第145部分(第3/4 页)
关系,法国也在努力弥合与中国的关系。远东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战争并不符合法国的利益,如果战败将会导致东南地区的连锁反映,这一点英国也是不愿意看到的,法国虽然对陆军一向很骄傲,对于东南亚的战事很多一战将领都持悲观的态度。为了展示法国的强大,在法国将军的陪同下,杨洪森见识了欧洲第一陆军的风采,并且参观的法国的强大军事工业。
中、法两国就北越的政治地位问题正式签署了协议,法国人总算松了一口气。虽然让北越彻底独立是一件让上下不愉快的事,但是对于法国政府来说可能摆脱这个让自己双足深陷的烂泥坑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德国由于的动荡的政治局势,杨洪森在未多加逗留,留下了一位全权代表,率领代表团乘车经过波兰进入苏俄领土,苏俄方面对杨洪森此次来访极为重视。中国是世界唯一对苏俄政府友好的国家,杨洪森及中国政府向苏俄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捐赠,而且中国是苏俄重要的粮食进口国,中国与苏俄在多个领域有着深入合作。
“欢迎中国同志来苏访问。”托洛斯基热情与杨洪森拥抱。
苏俄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指导国民经济正在迅速的恢复。对于列宁等人来说,社会主义建议尚处于摸索阶段,但是杨洪森绝对不会给他们任何建议,他可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来。
中国代表在沿途受到了苏俄人民的热闹欢迎。
在莫斯科,杨洪森不但见到了伟大的列宁同志,还见到约瑟夫同志。
双方就国际形势以及双边关系展开了广泛的交谈,并且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在中、苏谈判中杨洪森的对手是约瑟夫同志。
和众多西方国家一样,杨洪森最关心的是石油问题。莫斯科方面对于杨洪森身后那些美国石油商人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些美国商人可以帮助苏俄将石油销往世界各个角落。莫斯科方面希望杨洪森加入到了巴库油田的计划中,由于美国方面暴出“丑闻”,苏美巴库项目被迫搁置,巴库油田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需要找一个资金雄厚的美国公司顶上去。
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完了,让纽约标准石油公司顶上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将巴库油田恢复到战前水平,将石油变成外汇,再用外汇换成国内所需的工业品和粮食。
杨洪森可不敢接手巴库油田,因为巴库实在太深了,至于纽约那边想不想杨洪要不清楚,但是他仍然将莫斯科意思转达给了纽约方面。
纽约此时没有接受的意思,他们暂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油田,至于巴库先放一放再说。对于莫斯科的友好邀请,杨洪森直接婉拒了。苏俄还有很多油田等着他开发,杨洪森没有必要吊趟巴库的混水。
结束了对苏俄的访问杨洪森乘机返回国内,对杨洪森来说这次的访问是满载而归。
在其出访期间国内却是异常的平静,孙中山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又重新回到了总统的岗位。
对于此次欧美之行,杨洪森向孙中山做了详细的汇报。听到列宁的身体欠佳时,孙中山对于未来的中苏关系开始担忧起来。莫斯科方面有些人对于归还土地一事仍然耿耿于怀,列宁如果病逝,谁来继承这个庞大帝国,他们对中国的态度等等。
如果不出意外未来约瑟夫将会成为苏俄新的领袖。杨洪森在苏的投资较大,而约瑟夫上台后将要作些什么杨洪森很清楚。他需要多准备一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中国对石油的需要正在与日倍增,但他只进行基本的石油勘探而不进行开采,其始终坚持“先把用别人,再来用自己的。”的这一观点。
考虑到约瑟夫上台后,苏俄的石油可能会全部国有化,为了控制更多的油田,保证中国的石油的供应,杨洪森四处寻找合适地方。中东这里是英、法的势力范围。委内瑞拉的石油被几个大公司控制着,也同样没有机会,所以杨洪森将目标重新锁定在了非洲,被划个红圈的有乍得、苏丹、埃塞、安哥拉、尼日利亚等。最初埃及也被杨洪森选定,但是最终没有谈妥,不过英国人允许杨洪森在撒哈拉以南进行石油开发。
与葡萄牙ZF就安哥拉的石油开发磋商进展的并不顺利,在1906年安哥接的石油开发权就已经被大公司给抢去了,今年葡萄牙才将安哥拉抵抗力量消灭。葡萄牙ZF对于安哥拉的石油提出诸多的条件。为此,杨洪森选择了先从苏丹、埃塞俄比亚下手。
国府方面与埃塞俄比亚签订的第一份价值200万美元的军售合同,除大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