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头:“我再也没有机会杀死他了,有人抢在了我的前头。”
燕婷沉默,这样的回答在她意料之中。如果鲍国良真有杀人的勇气和胆量,鲍国忠与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可以说每天都有杀死他的机会。但他却屈辱地生活在鲍国忠的阴影下,也许杀机,永远只能存在于他的心里——他是个懦弱的人。
但她还是要问:“25号晚上6点到8点之间,你在哪里?”
鲍国良怔一下,随即便明白了燕婷的意思。他稍微想了想,道:“那些天晚上,我在厂里加班,一直忙到12点多,这你们可以去调查,我一步都没离开过车间。”
燕婷点头,知道他说的,必定属实。
鲍国良和陈建平、欧小兰一样,都有杀人的动机,但是,案发时,他们却全都有不在场证明。蓦然间,燕婷心思一动。
他们三人全都有确凿无疑的不在场证明,难道这只是巧合?
告别了鲍国良,回局里的路上,杜海明突然问:“燕姐,今天你怎么突然想起来调查鲍国忠家人?要不是你,这么重要的线索,差点就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过去了。”
燕婷知道他的意思,前两次走访鲍国忠的家人,都是泛泛地了解了些情况。
“因为我突然想起来鲍国良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家,宁愿没有这个人。’”她说。
忽然她恍惚了一下——其实注意到这句话的人并不是她,而是陆羽。昨夜的小楼上,陆羽看完卷宗,眉头紧锁,他也不能从中有所发现。
他惟一可以告诉燕婷的,就是再去跟进一下鲍国忠的家人。
燕婷离开飞羽堂时,并没有觉得失望,相反,还觉得很轻松。如果每次来,一定要从陆羽那里得到什么,那么,会让她觉得自己的行为太过于功利。
“神谕杀手。”这是临别时,陆羽忽然冒出来的一句话。
燕婷稍怔,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陆羽既然没有再说的意思,那就意味着他思考得还不成熟,他不想说的,燕婷也就不愿再问。
但仅仅是那四个字,已经让她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
“有人认为,几乎所有的连续杀手都可视为临床上的精神错乱患者,并且其精神上的病态,都典型地表现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或性*狂的形式。但事实上,美国刑事法庭在审判绝大多数系列杀手时,他们大多神志完全正常,只是他们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常人。”燕婷说。
这是重案组的办公室,燕婷向叶洪伟和杜海明解释何谓神谕杀手。
“神谕杀手,在犯罪心理学领域,应该归结于幻觉动机和使命驱使动机的混合杀人模式。幻觉动机,让他们在听到或者看到某些幻觉景象后,产生杀人的理由。而使命驱使动机,让他们相信自己肩负某种使命,而这使命来自于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比如上帝或者外星人,它们驱使他,为这社会清除一些诸如诸女吸毒者那样邪恶的人群。”燕婷道。
11神谕杀手(4)
叶洪伟和杜海明面面相觑,这样的论点,是他们以前不曾听说过的。
“如果我们面对的,真是这种类型的凶手,那么是不是说,他跟受害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关系,他只是通过自己的标准,来选择受害人?”叶洪伟问。
燕婷点头:“理论上是这样的。这3起凶案的受害人,无论是罗晓峰、冯文山还是鲍国忠,他们在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些劣迹,对一些人造成过伤害。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有些伤害还是不可宽恕的。他们显然符合神谕杀手观念中那一类邪恶的人群。”
“没错。”杜海明道,“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凶手的犯罪动机。”
“但这些只是对于案情的推断,并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神谕杀手的观点。”燕婷小心地道,“所以,它现在还不足以成为我们侦破的依据。”
叶洪伟和杜海明点头,表示明白。
“可是,如果神谕杀手这个观点成立的话,我们前期的大量排查工作,岂非都成了无用功?”杜海明有些泄气地道。
燕婷摇头:“不会,只有对受害人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弄明白,凶手选择目标的模式。这对于案情的侦破,至关重要。”
“那燕婷你说,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叶洪伟道,“我在这案子上待的时间短,主意还得由你来定。”
“如果凶手真跟受害人没什么关系,那么,案件侦破的难度会很大。我想,我们现在能做的,还是得盯紧陈建平和欧小兰,当然还有鲍国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