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过墙檐,渐而断弭。
秦恭使趁机对着谢福儿敦敦教诲:“郦贤妃善舞,以此为傲,连圣上都赞不绝口。这宫人犯了她的大忌。”
谢福儿明白,若是贵人有心饶恕,再气再怒,在自己的宫内打两板子,掌几记嘴就好,去了敬法殿,笞刑之苦都是轻的,更有肉刑欢迎你。
再宽宏大量、风气开朗的朝代,宫廷酷刑却总少不了。
据目前所知,敬法殿的刖、剿、黥、宫四大刑罚已算是基本款。
这司乐司的宫人,怕是难得全身而回了。
上司私下彩排时跳错了个舞步,这才多大点儿的事谢福儿回想先前对那位天子的态度,实在是老虎脸上拔毛,太不知好歹。
秦恭使见她不语,道:“皇后不同,到底是后宫之主,胸怀宽广。”言下之意说郦贤妃太过小气尖酸。
**
偌大皇宫,一进了夜,就拉了绒幕似的,全黑下来。
朝政宽裕,宫廷财库也阔绰,司籍司的床褥衾枕一概簇新而精细,就算是品级不高的女史所,比太傅府还要布置得富贵。
谢福儿偎在暖呼被子里,听见外厢房的秦恭使轻鼾渐来。
按秋尚仪的吩咐,她被安排去图华宫,也就是蒋皇后处的书阁整理文籍,明天第一次见工,想起蒋后形貌威严,更像是要考试的学生,辗转反侧睡不着,入宫前夜,谢夫人对蒋皇后的描述,一一浮于脑海。
倒没其他特别,只本朝这位景隆帝即位以后才立的蒋皇后,不是别人,是上一任孝昭帝的皇后,而孝昭帝正是景隆帝的亲兄长。
其实这也算是举国都知的事。
只是这年头的平头百姓,哪又像现代老百姓那么八卦和言论自由,稍有些头脸的没事做更不会傻了吧唧特意去说。
这事也算是一缸腌得紧扎的陈年老酒,不开盖,没人嗅得出一丝味儿,其实地球人都心知肚明。
原身背书论理是一套一套,可这类事情根本没往心里过,以至于谢福儿完全没主动想起。
不过惊讶完了,也没觉得什么。
皇室中的换房婚还少了吗?子承父妻,伯娶弟媳,叔纳侄妾但其中少数民族居多,谢福儿只想不到,这个俨然行着汉室规矩的朝代,处处开化而文明,大气而骚包,皇室婚姻上,竟也跟那个秃瓢儿猪辫子、开口奴才闭口主子、嘚吧嘚一开口尽是老坛酸臭味直喷的某个近代朝代行事作风差不离。
再听谢夫人说下去,谢福儿记忆聚全,皇帝继娶兄长妻,另有玄机。
北边匈奴犯境多年,挑衅成灾,塞下盟约、开放互市都免不了北狄野心。
据史料,乙酉年十一月初九,匈奴又在边城挑衅,孝昭帝御驾亲征。
那会儿还是弗翷王的本朝天子高瓒在封地领了家臣,护驾前行,在北地与匈奴人对垒时,因乌孙国倒戈,连败几场。
孝昭帝坚守沙场,不顾臣子苦苦相劝,只叫弗翷王去搬救兵。
弗翷王率领五百精骑冲破重围,过黄河时,遇匈奴伏击偷袭,冬天落河,差点失救,幸亏有真龙天子之命(此乃史官违心之论),才算保全性命。
待弗翷王领兵返回半途,听到孝昭帝不测之讯,再等回了北营,救驾来迟。
又据史料,孝昭帝在北地不离岗位,准备等皇弟领兵回来再与匈奴大干五百来回,架不住中原士兵禁不起北方气候,军队中有人发了热病,一传十,十传百,军队不用敌军来闯就大半瘫痪,被匈奴得信,一举击破。
孝昭帝被身边禁卫护着逃亡时,不慎踩了石头,摔了一大跤,不知道撞到了什么要害处,还没走几里路,口喷鲜血,訇然倒地,就此晏驾了。
弗翷王痛失皇兄,痛极呕血。
呕血之余不忘记叫人凿冰块,制成简易冰棺,将先帝尸首装运回朝,然后领兵亲自上阵,杀敌为兄报仇。
回朝后正值国丧,弗翷王直入宫中,去大殿拜唁加请罪,甘愿领罚。
国不可一日无主。
孝昭帝崩殂突然,死时鼎旺之年,并没来得及立太子,按年龄与地位挑挑拣拣,即位之君落在了孝昭帝后宫的萧昭仪之子、彼时才十岁的高长宽头上。
但朝中有人攀附权势,眼看弗翷王得势,又因抗击匈奴一事手握兵权,威望大增,提出要弗翷王即兄位。
此举一开,弗翷王这边的家臣高声附和,要将主君推上龙椅。
萧昭仪父家眼看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自家本事不够,就算上位,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