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地存在,她似乎从来不是著名的地方,但我却十分钟爱。我看见一条小木船象征性地泊在公园的一个小池塘边,不由得想起自己上初中时与好友在午间来公园捉蜻蜓的情景,那时的年少天真今日何寻?
然后,我就像做梦一样地骑进了长桥中学,看门的大伯竟然没有把我拦住。还是两边高大茂密的法国梧桐,还是那个四百米一圈的宽阔田径场,还是那些二层楼两边都有窗户的教室,还有那些立在路边的一排黑板。想当初自己曾在田径场上练习投手榴弹,在教室里读书写字,又在这些黑板上花了多少时间?最不能忘的是我那几位特别有个性的老师:教语文的葛老师幽默犀利、文采横溢;教地理的毛老师美丽高傲,读外国城市的名字发音非常地道;教体育的郑老师高大英俊、非常专业,同时又特别伶牙俐齿,给我们班好几个男生取过形象逼真的外号。那是多么年轻阳光的岁月,但愿今天在这里上师范的学生(长桥中学现为杭州师范学校)仍然拥有。
从长桥中学出来,路过四眼井,路过南屏晚钟,就到了花港公园。花港是江南园林的典范,小桥流水、花前月下、亭台楼阁、假山长廊、触目即是美景。不禁想起读大学时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在水边的牡丹亭中秋赏月的情景。花港更有名的是她的鱼,又称花港观鱼。以前读这段对话,想的就是发生在花港:
“鱼如此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亦非鱼,安知鱼不乐?”
本来我想从苏堤的六吊桥上骑过去,看看自己还能不能不下车翻桥,没想到正在修建,于是,就改变主意,从西山后马路穿湖去曲院风荷和岳王庙。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条树荫森森的水泥马路,路的两边都是树林和湖水,非常安静。没想到如今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而且在路上亦修了六座桥!虽然这六座桥不如原来的六吊桥那么有味,但也算古朴有致。一路骑过空疗,花圃,想起我第一次与他约会的心情;又路过原来国家领导人的秘密居所汪庄和刘庄,发现现在已全部对公众开放,不禁想到下次去杭州的时候也许可以住在那儿,体验一下住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西湖一边的幽静和美丽。
一翻下第六座桥,就到了曲院风荷。我决定走曙光路去浙大附中(十五中),然后去浙大和植物园。这条路是我上高中时天天走的,记得有一个很高的坡,我每次都得下车推着车走。现在路变宽了,坡也矮了,我竟然一口气骑上去了。十五中的校门全部变了,原来我们用过的教学楼也看不见,大门紧紧关着,我下车往里张望了两眼,就走了,还是让我留着过去的记忆吧,让那些愉快的日子在睡梦中重现。
植物园的竹园曾经是我的最爱,我专门就此写过一篇小文。记得文章的开头一句:走下三级台阶,就到了植物园的竹林。竹园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竹子,如圆竹,方竹,紫竹,还有一个人造小瀑布和一条天然小溪。竹园的布局很有韵味,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曲径通幽,而当你以为走到尽头时,又突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我看见小溪边有人在垂钓,草地上有好多大人孩子在休息嬉戏,真是惬意幸福的生活。我心里想,如果有一天我回到杭州生活,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从竹园出来我又骑回曙光路,决定去黄龙洞和杭大。黄龙洞是我和他恋爱时经常的去处,有时吃完晚饭散步就走到黄龙洞,钻进那密密的竹林里谈情说爱。杭州的竹林,除了云溪之外,就数黄龙洞的了。我老是觉得李安的《卧虎藏龙》里的竹林就是在黄龙洞拍的。记得那时我们第一次从黄龙洞后的竹林上山一直走到山的另一头栖霞岭,下来就到了曲院风荷,让我觉得妙不可言,才知道杭州的山都是连着的,而且走到哪儿都是景点。还记得有一次在山上突然下雨了,我们都没带雨伞,就到紫云洞附近的道观躲雨,雨不止,只好问道士借了伞,把学生证押在那里。我停好车,就沿着两边有茂密法国梧桐的水泥马路往里走。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马路两边挂了很多红灯笼,不是圆滚滚的那种,而是细长椭圆形的,就像今天云南丽江古镇上挂的那种。而且走到黄龙洞门口时,看到新树了一块巨大的不规则形石碑,碑上写了一个鲜红的隶书大字:“缘”,像是道出了我和他当初相遇的真情,大有知遇之感。
从竹林出来后我就往杭大的方向骑去。这条路以前行人车辆都很少,路两边还有很多水田和菜地,高中时学农劳动我们就在这附近的稻田里捡过稻穗。可是现在非但没有一寸农田,而且两边都造了很多高楼,世贸中心也建在那儿了。马路上车辆行人都很多。我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竟然无法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