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第4/4 页)
秋瑾、吴芝瑛与她一见倾心,而秋瑾创办的《华夏国女报》,发刊词就是她的手笔。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拔款筹办北洋女子公学,由傅增湘任校长,召吕碧城提任总教习。
于是,吕碧城在这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一呆就是七八年,后来还提任学校的监督。
她把华夏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把华夏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华夏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比如颇受袁世凯敬重的家庭教师周道如,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都在这里曾亲聆吕碧城授课。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这年她还只有二十八岁。她本打算大干一场,结果生活的打击,却使她从此过起了半隐居式的生活。
生活第一次对吕碧城的沉重打击,是在她父亲死的时候。
吕凤歧是在甲午战争那年去世的,他的妻子严氏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吕氏家族中有人使出卑劣的手段,唆使狂徒将严氏掳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援,一时之间各种压力纷纷来到安徽的各级政府。各种关心,纷纷地来到寡母孤儿的身上,事情自然获得圆满的解决。
与吕碧城自幼就订了亲的汪姓乡绅,却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然能呼风唤雨,将来过了门,成了汪家媳妇,倘若稍不如意就惊动官府,那可怎么得了。
“小庙里供不起大菩萨”,汪家提出了退婚的要求。
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事情就定了下来。
如果是在今天,男女从小订亲,后来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程度与生活经验有了极大的差异,双方协议退婚,不失为明智之举。
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孩子给婆家退了婚,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是被逼上绝路的事情,吕碧城一度自怨自艾。幸亏,强烈的自尊心使她挺过来,也使她决定终身不嫁。
似乎不打算结婚的女性,尽管在工作上豪气干云,但工作完成后,特别是一个人独处居室时,总会有着浓重的落寞与萧索之感。
为着寻求心灵的归属,十有八九都必然会皈依宗教,吕碧城也不例外。
在北京工作期间,她经常与一代高僧谛闲和尚谈禅。
谛闲和尚对她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但既知还债的辛苦,切记不可再借。”
这里所说的债,当指尘世间的一切孽债。佛说,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外,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