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些东西,瞧着多,倒也没花几个钱,也就八十多文。
惠娘又拉着蔡友仁去文墨堂买书,本来还想借泽浩的书凑活一段日子的,可瞧着昨日那分家的场景,却是不行的了,自己买的书自己用了也安心。泽文用着泽浩的书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就怕弄脏了书,泽浩怪罪。
惠娘拿了本《千字文》,瞧着这也不算厚,价钱应是不会贵到哪去,可当问了掌柜的价钱,惠娘还是惊讶了。这么薄薄的一本,竟是要三百文。蔡友仁从胸前的暗袋拿出了钱袋,是当即要付钱,惠娘一把捂住了他的钱袋,这真如许氏所说,哪是买书,分明是抢钱。
蔡友仁瞧着惠娘又财迷的模样,半是宠溺半是尴尬地笑了起来。
惠娘却是不在乎,这做买卖的,成本价和零售价肯定差了不少,不讨价还价一番,是白白让他们赚了这血汗钱去。
惠娘当即是面带了笑意和掌柜讨还起价钱来,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入了掌柜的心,这掌柜终是松了口,答应了二百五十文卖了。
惠娘这才松了蔡友仁的钱袋,让蔡友仁付钱。
出了店门,蔡友仁还是有些想不明白,“惠娘,你怎么说咱们村好些读书人,你会向这些读书人荐他的店,都让他们到他的店里买书,你这不是诓人吗?”
惠娘笑道,“自然是诓人的,这书卖得也着实是贵,不这样诓他,他怎么肯降些钱来卖给咱们,再说,这掌柜定是知道我们胡诌罢了,做生意的哪个不喜欢听好话?”
蔡友仁一想,此话说得倒也是,这省下的五十文也不算少了,当即打算再添些钱去买头猪仔。
惠娘听到蔡友仁打算去买头猪仔,心下觉得这也不错,虽说他们二房分到的房小,可猪圈、鸡窝却都在他们院子里头。虽说简陋,却是省得再去垒了。
途径王婆子的绣店,惠娘顿住了脚步,自己也不会挑猪,去了也是无用,便和蔡友仁道了一声,让蔡友仁买好了猪仔来这里寻她。
蔡友仁也是想着卖家畜那儿杂乱,惠娘毕竟是一姑娘家,去了那儿也不方便,立即便是应了,将身上的东西卸了下来,让惠娘看着。
这时候王婆子坐在柜台后,嘴里嗑着瓜子,目光却是呆呆的,店里头的吴大嫂忙着招呼客人,见到惠娘进来,打了声招呼,接着忙去了。
惠娘走至柜台,拍了一下桌,王婆子这才醒了神,只是满面愁容,见着惠娘,倒是惊讶,“惠娘,怎么今儿个不是集场你也来了?”
惠娘笑道,“特意来看王阿婆咧。”
王婆子显是不信,白了她一眼,又摊开手掌,露出了瓜子,惠娘便也不客气地拿了几颗,一咬,是泞的,不脆了,应是过年时候留到现在的。
“你就哄我高兴吧,如今见到你来,我心里就发颤,你要不从我手里抠钱,我就谢天谢地了。”
惠娘对她半真半假的话,也不在意,“王阿婆最是心善,惠娘一直记着你的好呢。怎么今日瞧着你一副烦心的模样?”
惠娘每次来这绣店里,王婆子十有□在打瞌睡,店里的生意一直是吴大嫂在打理,王婆子也顶多是收收钱,有人来接绣活,便讲讲价罢了。
听了惠娘这么问,王婆子一张圆胖的脸皱成了掐了褶皱的包子,叹了一口气道,“能有什么,还不是北方这天气一直不转暖,这蚕养不起来,丝绸就涨了价。你又非要涨了工钱,我如今是一文也赚不到,都要赔钱了,哎……我这日子过得是一日不如一日。”
惠娘觑了一眼王婆子的脸,说得还真像是那么一回事。只是这王婆子精明,惠娘是比谁都清楚,这绣花鞋和绣花丝帕一直在涨着价,虽说成本高了,可她涨的价也不低,这几年风调雨顺,好些人家里有些余钱,做生意的生意也好做,应是比以前还赚得多些。
惠娘故意不提涨工钱的事,却问她,“北方天气未转暖,咱们这地方气候却是不错,阿婆你为何不在乡村里头自己收蚕丝去,可比直接从贩子手里头买丝绸便宜多了。”
王婆子斜睨了她一眼,又道,“哪有你想得那般简单,你看看咱们这儿有几户人家养蚕的,这有了蚕丝到纺成丝绸又是功夫,咱们周边几个村哪有这样的人家,种地都是忙得很,谁有闲工夫做这些去。”
惠娘咬着一颗瓜子,心里疑惑起来,王婆子说得倒真是那么一回事。在她前世的观念里,应是男耕女织,可这儿却是男耕女也耕。白日里做活累,晚上也没什么时间来织布。最多是农闲时,做做女红,换些日常花销罢了。
还有这养蚕,莫说是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