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整个诫命的侵犯。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让希伯来人12支族都设立了祭坛,并且建造了约柜,以此供奉十诫。摩西还把羊血撒在众人身上,以示他们同上帝耶和华立下了誓约。
摩西十诫虽然只有短短的10条基本的诫命,但字字珠玑,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能和哲理,涵盖了人类的信仰、交际、生活等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十诫的含义已超越了宗教的层面,得到多方升华,我们可以从宗教和现代的双重角度对古老的十诫进行新颖的阐述:
生活中充满着诱惑,随波逐流有时会让你感到轻松,但那只是表面现象,无论如何你还是要有信仰;
你崇拜他人、你听从领导者,这些没有什么错,但无论如何你要分清是他的伪装还是他的本质吸引了你;
打着他人的旗号会让你感到威风八面,众人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但无论如何狐假虎威的行为会让你跌得更惨,你要顺应生活;
你拼命工作只是为了追逐金钱,自以为找到了安全感,但无论如何忙碌不代表你生活的全部,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认为父母的关爱永远是束缚个性发展的绳索,无法说出这想法有多么幼稚,无论如何家庭的和谐才是成功的一种重要标准;
你若珍惜自己的生命,你必须爱惜他人的生命,无论如何你要爱人如己,亵渎他人等同亵渎自己;
一切都是平衡的,放纵于肉欲的快感必然引起精神的堕落,无论如何都要守护好身心的纯洁;
巧取豪夺会让你很快地获得丰厚收益,但你也要知道无论如何不当得利不能长久;
或出于一己私利,或屈服于强权,你可能会说出虚伪的言辞,但无论如何作伪都不能让你获得最终的胜利;
你有企图心是无可非议的,你有进取心也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忽略贪婪与上进之间的分野……
当电子时代到来时,人们一味地追求不受限制的“自由”,可最终却发现自己的生活缺乏一个真正强有力的信条和原则作为支撑,殊不知所有的自由都应该在一定的规范下才会有意义,缺少正确约束的自由只能让人落入生活的泥沼之中。摩西十诫中的诫命不应被理解成束缚人们身心成长的条框,相反它更像一条引导你通向真理、通向美好幸福生活的人生之梯,它的上面是一片清澈广阔的天空,而你是在其中自由飞翔的永恒之鸟。(叶轻舟)
在1993年至1994年间,基斯洛夫斯基与多年搭档的好友编剧波耶谢维兹律师一起,完成了著名的电影三部曲系列——《蓝》、《白》、《红》,立刻轰动国际影坛。影片的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它们分别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在这三部曲中,基斯洛夫斯基依然发扬了《十诫》以来的一贯宗旨,用包蕴着宗教哲学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
影片《蓝》获得了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等3项大奖,它一直用音乐在向观众谱写一个关于自由的主题,这是一种灵魂上的自由,情感上的自由,而决不局限于表面。它在深层次上表现出基斯洛夫斯基对于欧洲和平和团结的向往,是一部成功的现代作品。
《白》的故事也许具有某些幽默感:理发师卡洛和妻子多明尼克在巴黎离婚,卡洛的财产被剥夺一空,为了回到故乡波兰,他不得不在地铁里行乞、卖艺,终于被好心的同胞米高拉藏在皮箱里偷渡回国。回到故乡后,卡洛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并发了财,于是用自己的假死亡骗来了前妻,并把她送进了监狱。
《红》可谓是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一部——美丽纯洁的女模特瓦伦提娜开车无意间撞伤了退休老法官的狗,从而走进了法官冷漠孤独的世界。法官早年感情受挫,于是他便以偷听别人的电话来证明人世间充满了欺骗和不信任。瓦伦提娜的介入让法官看见了世界的纯洁和光明,于是他幡然醒悟,重回真实世界。《红》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封箱之作,也是最具他独特的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的一部。
这三部曲就像一幅幅经典名画,是可以反复观看、思索玩味的,它们吸引人不断深入再深入,进入再进入,去一同体验和经历主人公爱情理想的被毁、精神的阴郁,从而深沉地不断地对人生,以及对人性进行思索、探究并产生对真、对美、对爱和对光明的盼望。
二十二、悲情城市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以同情的观点捕捉都会里的浮世风景,浸淫着曾被埋没的悸动和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