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奉天府地方的兵丁出来田猎呢。”
他打起车帘望了望,问道:“怎么这么许多人?”
熙儿恭谨回答:“用晦方才问了旁人,都说这还是少的了。平日里那些将军、都统的亲随兵丁,还有省城官员的子弟,多不胜数。”
沉着脸又看了看,我轻轻拉了拉他的手,他才压抑着不再作声。
渡过句骊河,住进附近驿馆,枕着隆隆的河水声,久久无法成眠。在这壮阔的辽水面前,俗世之人显得如此渺小,就连悲哀也冲淡不少。
“胤禛。”我伏在他身边轻声唤着他的名。
“到窗边看看么?”我点点头,他找来一件皮袍为我披上,抱起我行至窗边。
我红着脸说:“被人看见……”
他笑了笑,伴着我坐在临江窗前。流转千年的河水浩浩汤汤在我眼前奔流而过,靠向他,我心中感慨万千。
“辽水东西岸,寒云接渺茫。平沙留燕迹,堠火靖龙荒。木落晴峦出,冰坚雪练长。经时疏定省,望日徒高冈。2。”
我微微笑着说:“听你这句‘平沙留燕迹’,我倒想弹一曲《平沙落雁》呢。”
“却非此‘雁’。”他笑着命红鸾拿来古琴,我略试了音,便弹拨起琴弦,古朴的琴音,纠缠着河水的轰鸣声,别有一番豁达大气的风味。
“我倒想到一个名。”他忽然笑了起来,我忙收了尾音,不解的问:“想到一个名?”
“不管男、女,只管叫‘福惠’。”我红着脸啐道:“哪里就想到这个了。”
“这个名儿好,‘福’、‘惠’双至,佛主会保佑的。”
恍惚了神情,我将头埋进他怀里,轻声问:“佛主会保佑我的孩儿么?”他无声点头,对我孩儿的祈愿顺着辽水蜿蜒回转。
遥望着窗外染上翠绿的医巫闾山,心里的悲伤逐渐消失。
“想去看看我们满人的圣山么?”见我出神的望着远处的碧绿,他柔声问。
我点点头,他出言保证:“到了前方驿站,我便带你去,可好?”
眼泪流了下来,心里暖暖的一阵感动。他叹气道:“又在乱想了……”
我抹去眼角的泪,笑着说:“并未乱想呢。”
只是不知道,他为何对我这样好。
注:
1。参见《清实录·圣祖实录》康熙六十年正月乙亥条,“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裪、世子弘晟往祭永陵、福陵、昭陵。”
另:此次前往盛京路线参照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十一月康熙往盛京祭祖陵之回程路线(即从山海关行至盛京,而非从口外之出行路线),特注。
2。参见胤禛《雍邸集·渡句骊河》。
其六十一 皇庄
更新时间2008…3…2 11:26:00 字数:2889
(康熙六十年一月-三月事)
“听闻医巫闾山的翠松、‘香雪海’很出名。”临近锦州府,我笑对他说。
观翠松,看飞瀑,徜徉其间,梨花满身,如同在香雪化成的海洋中赏景,那份美妙令人迷醉。望着远处碧绿的高山,我不禁扬起了无限向往的笑容。
“蒙古土默特、敖汉、翁牛特、科尔沁等部的王公、台吉们听闻我们祭陵回来途经此处,都赶来招待,我们少不得要去赴宴的,如此一来便无时间去医巫闾山赏景了……”他满脸歉然的看着我说道。
不知今后是否还有机会观赏圣山的风采,心中淡淡的泛起一阵遗憾,我轻声叹气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低下头,对我说道:“虽不能至医巫闾山参拜山神,但趁着今日有些空闲,我们到附近的海边看看。”
“可以看到海?”我抬头看着他,惊喜地问,“我还未见过北边大海的样子呢!”
“有甚不同的,不过海风更凛冽些。”他微微笑了起来,不忘叮嘱,“出去记得披上斗篷,拿了手炉,还有……”
“真啰嗦。”我小声嘟囔一句,见他面露不悦,将冰冷的手贴到他脸上,我笑着说,“馨儿不爱拿手炉,就想着这样取暖呢。”
他冷哼一声,将我拉入怀里,握紧我的双手温暖着,“不爱拿手炉便罢了,可要老老实实的穿上保暖的皮袍,再这样任性,以后再不许你出府。”我笑着点头应承下来。
到达驿站落脚后,我与他用了茶点略作休息,便带着熙儿、侍卫策马来到海边。
惊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