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末
中国人无论怎么改变,始终奉行“德本才末”的理念,这一点是弥足珍贵的。
中国人评价一个人,往往不是看其出身,而是看他的选择。英雄不问出身,而是看他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正确的,才会进一步看他是否有才干。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汪精卫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书法方面的造诣非常高。但是没有一个人练字时说要练汪体。书法中的宋体,本来是由宋朝的奸臣秦桧所创,但是因恶其为人,所以命名为宋体而非秦体。古人亦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都说明,不管你有多大才干,不管你有多少功绩,只要品德不好,那你所有的功绩都会被一笔勾销。
现在很多人想替曹操翻案,我觉得没有必要。不可否认,曹操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晚节不保,所以人们抹杀了他的功绩。品德是大家都重视的内容,很难改变。一个人,品德好,我们会考核其才干;品德不好,就算他才高八斗也枉然。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不管是领导还是干部,都要重视德行,不能一味地以能力来取才。
以人为本
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西方人则是以神为本,所以西方的经营管理实际上是神本位的。所谓神本位有三个特点:
第一,重视戒律。这是因为西方的神规定人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而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中国人从来不规定应该怎样做,只强调效仿。西方人重戒律,我们重参考权,即考察他有哪些值得我们效仿的。
第二,西方人把人规格化,这点和我们也不同。西方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关注的是你学了什么课程,而不关心你什么时候毕业、哪里毕业的。中国企业在用人的时候,经常会问你哪年毕业的、哪个大学毕业的、导师是谁,等等。尽管我们一直在学美国,但是很多地方我们还是没有学到,就是因为基本出发点不一样。中国人除了重视能力,还重视人格,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不能用规格来界定。
第三,中国人相信人会不断成长,西方人只关注你现在能不能为我所用。中国的企业主要看员工进来以后的表现,如果不能成长,就会让其离开,如果能成长,就不在乎其学历、出身。而西方企业着眼于现在,你胜任这份工作就来上班,胜任不了就另谋高就。中国企业把员工不能成长归咎于自己,而西方企业把员工不能成长归咎于员工个人。虽然中西方企业都重视培训,但培训的目的不同,西方企业是为自己训练人才,中国企业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善始善终
不管在哪里,中国人都是有始有终,好聚好散,因为中国人的目光长远。中国人相信,人与人之间不但有善缘,还有孽缘,不但“有缘千里来相会”,还会“不是冤家不聚头”。因此,中国人重视广结善缘,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到时候自然能逢凶化吉,善始善终。
加强历练才会有提高
一、充实自己是成功之本(2)
历练和经历不一样,历练是要吃一些苦的。一个人“不知民间疾苦”,那他就很难体会成功的重要性。中国有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干部和员工的历练,它们开设了“魔鬼训练营”,以锻炼干部和员工。“魔鬼训练营”最大的目的不是给你提供什么东西,而是让你知道世上有多少困难。
干部要多加历练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应付各种各样的困难。
提升沟通与协调能力
作为一个干部,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沟通与协调能力。没有这两种能力,你就没有办法去管理团队,因为你一天到晚下命令,迟早会引起大家的反感,甚至有人会说你“拿着鸡毛当令箭”。沟通就是好好商量,我们常常觉得这个干部不好商量,那个干部好商量,其实只是好商量的干部沟通能力强。中国人不重视谁听谁的,而重视起码的尊重,就是说,我讲的话你不一定接受,但你一定要给我相当的尊重,你尊重我但不接受我的意见,我也会很高兴。
举个例子,很多时候爸爸讲了半天,儿子只会说“好、好、好”,结果是“阳奉阴违”,爸爸也不会追究什么。如果爸爸说应该怎么办,儿子当面说不行,爸爸肯定会很生气。其实爸爸也清楚,他的儿子根本不会按他的要求做,但是他还要说,而且不容许儿子反驳。我觉得这是领导和干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