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页)
可听一听。”
“遵旨!”张廷玉已经后悔刚才没有顺水推舟应下康熙的条件,这会子自然没有异议。
康熙指着书雪向张廷玉介绍:“这是朕的文华公主,我皇家第一才女!你上前见过。”
张廷玉一打马蹄袖:“臣张廷玉见过公主!”
书雪早知道康熙不会让自己做个单纯的围观党,不留痕迹地往后退了半步。
☆、一三五、悲音缘自痴男女
一三五、悲音缘自痴男女
康熙笑道:“衡臣,朕方才已将你们和张家的争执对文华讲了,她和胤祥的看法大致相同。”
书雪连忙解释:“皇舅适才并未说是哪两家的事儿,甥儿只是就事论事。”
康熙没有否认:“朕看这样吧,张家是书香之家,你当面给文华出一题,她要答得上,你们张家便依了胤祥的意思,若她答不上,金张两家的婚约立时作废,你意下如何?”
“这——”张廷玉衡量一番,点头表示同意,“臣遵旨!”
“你呢——”
“汗阿玛英明!”胤祥比书雪本身更信得过她的才学。
“皇舅”书雪可不愿意就这样被拉下水,“金张两家的事儿与甥儿并无关联,寻常人家说亲还能得一杯谢媒酒,要是对不上学士的题,十三爷会当甥儿没尽心,若对上了,张家岂不会埋怨甥儿多事?”
“胡说!”康熙双眉一竖,“是朕出的主意,你只尽力就好,哪个敢怪你?”
胤祥抢先表态:“王嫂过虑了,不管结果如何,弟弟和虞廷是只有感激的。”
张廷玉也恭声回道:“一切皆是天意。”
一语双关!难怪张家父子能相继得到康熙的重用,书雪避无可避:“请张大人出题!”
张廷玉思索片刻,笑笑说:“皇上已为公主讲过金氏与我张家的纠葛,即请公主以此为题作诗一首。”
书雪眉头紧锁:张廷玉这是以毒攻毒?绝句律诗似乎都用不上。
“笔墨伺候”康熙火上浇油:“朕给你一炷香的时间。”
“王嫂,金张两家的事儿你恐怕还有内情不知。”胤祥见书雪执笔思索,不顾在场的张廷玉上前添题材,“张家小姐与虞廷称得上是青梅竹马,虞廷初试未中,张家小姐还曾以私囊相赠,张家小姐已然立志,非金门不入!”
胤祥的话实质上起了反作用,书雪眉头皱了起来:私相授受?
雅尔江阿和胤祥的关系不错,向书雪游说:“福晋能帮就帮一帮十三弟。”
行了,大不了当话本写!不就是现实版的《西厢记》吗?书雪不再犹豫,开始执笔挥毫。
康熙看着书雪随散尽的香灰停笔,向张廷玉笑道:“看看她写的怎么样?”
胤祥已经读了出来:“秋风秋雨洒秋晨,断柳残花打霜飞。暮色满园难留驻,装卸云台锦衣回。侍女合窗俯帘外,道旁似倚落魄人:但观褴褛遮旧衫,巡视难觅富贵痕;雨洒身凉切齿寒,徘徊双目止哀怨。闭户返身告闺阁,青罗急整趋栏杆,猛视郎君本定省,父欺贫寒相聚难。急唤仆婢驰引入,梳妆台上忙且乱:整容泪洒朱寒巾,自叹命里直须怨。唯诺更添重颜色,彷徨似憾山水连。袘步半晌始羞入,功名未就耻归还。泪如汪泉几曾出,问君嘘暖道君寒。一去三春无消息,北顾寂寞待鸿雁。踌躇讷言离别苦,言尽衣湿袍袖沾:日下相别未栖迟,千里长行明月伴。君资妆钱为及第,三榜未得恩主传。流离复归伤心地,耻向故人情以堪?言罢趋步欲别离,疾忙还身省私奁。珠钗凤环君携去,苦栖三载锦衣还。愿君莫挂奴身处,父命逼严度死关。素手相携更无语,四目勾连只愁颜。孔雀东南孔雀飞;钗头凤唱钗头难。鸳鸯闺阁聚首泣,比翼窗前空惜叹。三载三年复三载,人生韶华尚几年?念此悲切常饮恨,古来眷属可曾全?”
张廷玉大吃一惊,忍不住看了书雪一眼,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
康熙点点头:“不讲意思,诗倒写的不错。”
胤祥有些得意:“张大人,王嫂写的如何?”
“闻名不如见面”张廷玉摇头叹息,“素闻公主出口成诗,臣只当是夸大其词,今日亲见果然名不虚传。”
书雪颔首告罪:“语有不敬之处,请张大人海涵!”为求押韵把能臆想的都写上了,难得张廷玉有气量没翻脸。
“不敢!”张廷玉已经反映过来,皇帝都说好了自己能不认输?且抛开这层顾忌,人家一炷香的时间就破了题,反正自己真实没那份才气,就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