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页)
,起源于齐国古都临淄,到了前唐尤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可算得上是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场景,林星在古装电视中都曾看到过,故而深信不疑,问道:“那到了我朝,不知蹴鞠发展如何?是否经常有蹴鞠比赛?”
阿三忍不住笑道:“公子说笑了!蹴鞠只是表演节目,何来比赛之说?”
蹴鞠是表演?林星觉得匪夷所思,在他穿越前的年代,足球可是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人们说起足球,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说足球是男人的运动,是战士的对抗。那场面可是激烈而火爆,现在这大宋人居然把蹴鞠定义为观赏性的表演节目,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问道:“却是为何?”
阿三说道:“公子应该知道,我朝推崇儒家学说,强调重文治而轻武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崇尚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视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正因如此,蹴鞠才由对抗比赛转为观赏性的表演。”
林星道原来如此,崇文不崇武,这是宋朝的最大弊病。不可否认,宋朝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唐朝,甚至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孱弱的军事能力,却让宋朝在战争中屡败屡战,最终被金元铁骑践踏。
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不单单表现在朝堂和军营之中,民间亦多是如此。
想到此处,不由一声叹息。
阿三见他长吁短叹,奇道:“公子,难道你喜欢踢蹴鞠么?”
林星不答反问道:“阿三,你难道不觉得踢蹴鞠是一项很潇洒的运动么?”
阿三憨笑道:“公子,我说句实话,你不要见怪!”
林星点点头,道:“你说!”
阿三有些语含不屑道:“非我一人看法,民间踢蹴鞠的大多是不学无术的恶少年。”
“踢蹴鞠的是不学无术的恶少年?”林星微感错愕,道,“这话却是从何说起?”
阿三像是说典故一般道:“公子有所不知。唐朝时期,蹴鞠十分盛行,不仅皇宫中常有比赛,民间亦是十分普及。杜甫诗中曾写道: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可见蹴鞠的流传之广。那时不但男子爱踢蹴鞠,女子也十分热衷,相传当时伎女常以踢球为乐。本来踢蹴鞠没什么不好,既高雅又健康,但自从唐朝出了两位蹴鞠皇帝之后,人们对踢蹴鞠者再无好感。”
林星好奇地问道:“哦!是哪两位蹴鞠皇帝?”
阿三继续道:“第一位就是唐文宗,相传他极度痴迷蹴鞠,常常爬上勤政楼去居高临下地看人家踢蹴鞠和摔跤,而且他本人也是个蹴鞠爱好者,常和市井无赖捉对厮杀。第二位就是唐昭宗,此人比之唐文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爱踢蹴鞠,斗鸡亦是他的拿手好戏。相传他被朱温从长安押往洛阳之时,六军战士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批神策军和上百个恶少年出身的“蹴鞠供奉”跟着他,这是多么的讽刺!”
林星听完乐呵呵地笑道:“看来蹴鞠少年们感情还蛮深厚嘛!不过这只是传言夸大,两位皇帝误国,是自身无能,与蹴鞠有何关系?只要不是玩物丧志,踢踢蹴鞠还是无伤大雅的!”
阿三听他的语气,知道他很喜欢蹴鞠,若再贬低蹴鞠,就太不识抬举了,于是笑道:“公子说得是!蹴鞠是死的,人是活的,蹴鞠又岂会影响人呢?”
林星笑道:“不错!走,我们过去看看!”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章 广州恒大
更新时间2011…4…24 20:31:31 字数:3227
书接上文。
看到有陌生人走近,正在踢球的蹴鞠少年们停下了动作,略带警觉地看着走过去的三人。他们中的年长者,大约二十五六岁,长得高大威猛,虎背熊腰,身上的皮肤呈古铜色,显示常年在海边风吹日晒,其余众人均是二十岁左右光景,虽体格不一,但个个都是黝黑精明,灵动活泼,一看就知道是运动健将。
林星走过去才发现,蹴鞠和足球确实有不同之处。首先不同的就是人数,现代足球是十一人对十一人,宋朝蹴鞠却是七人对七人;其次不同的是球门,现代足球的球门是竖在地上,宋朝蹴鞠的球门却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最后不同的是踢法,现代足球是头顶脚踢,宋朝蹴鞠却要求球不能落地,要一直在半空中传递,直至进球,否则就判球落地的一方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