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
凌云子将龙泉宝剑传与徒弟方秋水,心中顿感宽慰。毕竟仙霞门千年道统相传不得有失,凌云子蜗居山中几百年都未曾收徒,只因慧根深种,有大机缘者可遇不可求。仙霞门一脉相传,每代仅收一名弟子,细心教导,传授道法,不像其他大门派大世家一般广收天下英才。凌云子自方秋水呱呱坠地那天开始便时刻注意,观其智慧,德行,操守,见其大仁大孝,小小年纪便心思稳重,灵动深邃,骨骼精奇,方才将其列入门墙。
方秋水在壶公山中将近二十载,不负所爱,近日才有如此成就,凌云子自然心中欢喜无比,这才将出道时所用的飞剑传与他,不求弟子将来能够光大仙霞门,也绝不能让仙霞秘法没落在修道界千万年的岁月长河中。
却说方秋水听得师傅教诲,心中反是有些矛盾,自觉思索不通,便问道:“师傅,既然祖训明示澹泊宁静方为修道正途,斩却红尘羁绊又是飞升法门,师傅也曾告诉弟子,道非物外,物外非道,物外之道方是逍遥天地。那我等修的是物还是道?若修道,那飞剑法宝灵丹等物岂不是落入下乘,若修物,那法力道行却从何而获?”
凌云听罢方秋水得一番疑问,心中惊奇,这外物,内道之说自来玄妙,可意会却不可言传,正如禅门的“不可说也”。古人也曾有言“输却禅门总不语”便是这个意思。如果不在红尘走一遭,怎能明了物非物,道非道。不曾想方秋水正值芳华便有如此想法,实在是道门奇才。
凌云子整了整衣襟,捋一捋长须,却不言语,只拿着拂尘上指了指天,下指了指地,中间指了指烂漫的山花和葱绿的松树,完了便轻拂长袖而去。
方秋水不解,暗自揣测:师傅为何不解我之惑,却指指点点这上清亭内外的景致?
见到凌云子已经走得远了,方秋水仰望着天空,但见得繁星点点,挂满银河。又抬起脚跺了跺地,但见得怪石嶙峋,泥土芬芳。又走到那一束美丽的茉莉花前,但见得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又望见那棵古松,柯叶绵幂,直上千尺。
秋水不明其意,这风景虽说美丽,却与那物道有什么关联。秋水越是不懂,越是倔强,他便寻摸一方青石板,双腿弯曲,盘坐其上,再不动弹。
夜深,风淡,微凉。
陡然间,一声虎吼传来,气势雄浑。仅闻其声便有百兽之王的风采。虎吼声惊动了半夜栖息在林间的飞禽走兽,四散而逃。
方秋水猛的睁开眼睛,顿时明悟,群星自闪亮,泥石自芬芳,花开沁鼻香,古松展针芒。天地万物莫不是遵循某种规律,万年不变,自然无为才是道。平和清净便是物。原来师傅要告诉他的就是自然之道,花红柳绿,群芳争艳,禽兽虎斗。
刹那间,方秋水身上泛着七彩霞光,犹如一层霞衣覆盖,头顶一道紫气更是尖锐,直冲云间。发丝之间冒出一缕缕青烟,弯弯绕饶上三尺才消。
顿感全身舒泰,真元流动,较之往日更加舒畅。
方秋水回想《紫府玄篇》有言:真元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即水榖精微结合凝练,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入道体,便得逍遥自在,即可凌驾紫冥,蹑步太清。
方秋水感到真元分成两股,一股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而至阴脉之海。另一股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循茎下至篡,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真元通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再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
方秋水可谓得天独厚,夜坐青石之上,观天地变化,参宇宙奥秘。却在冥冥之中悟透这道法玄奥。至此,方秋水仙霞紫府神功便有了飞跃的质变,河车倒转,而身形固养,任督两脉气机通畅。所谓任脉盈血,督脉盈气,调心入静,便可性命双修,功参造化。
待到真元循环周天,浑身通泰,方秋水收功起身,遥望四周,只见得山不是山,树不是树,草不是草,天不是天了。
方秋水感觉到道法有精进,迫切的想看看法力的突破是什么效果,只是不知道施展哪种道术,想想觉得还是用太乙玉宵奔雷剑看看雷法剑术是否提高。
想到这里,方秋水便从背上取出凌云子所传的宝剑龙泉,脚踏七星天罡步,左手施两仪霹雳诀,右手剑指南天,口中念道:“九天太乙剑,阴阳相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