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西迁移来到漠北地区,后又辗转迁居至盛乐,与曹魏、西晋渐有往来。永嘉之乱后建立代国。
道武帝拓跋珪正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他五岁那年,前秦灭了代国,他的母亲贺兰氏带着他出逃。十年后,十五岁的拓跋珪趁着前秦灭亡,重新建立代国,并在盛乐建都。次年改国号为“魏”,是为北魏。
苏颐说:“我有一个猜想……如果墓主是女的,有没有可能是拓跋珪母亲贺兰氏的墓?”
李夭夭斜他一眼:“你还真敢猜。”
苏颐一本正经地说道:“大胆假设,严密推理,小心求证。”目前墓里还没有出土能证明墓主性别的物件,要开棺也得等到墓室完全清理完毕才有可能。
苏颐接着有些惋惜地说:“不过关于贺兰氏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甚至她是哪一年死的我们也不知道。”
两人继续往下看。
拓跋珪二十七岁那年将都城从盛乐迁到大同。他戎马倥偬,一句话足以总结他一生的功绩:“高柳城败窟咄,弥泽湖大破刘显,千里袭柔然,渡河灭匈奴,北攻高车,饮马北海,虎步中原,大破后燕。”
可惜英雄并没有善终,中年的拓跋珪变得脾气暴躁甚至精神失常,三十九岁时被自己的儿子拓跋绍刺杀身亡。
李夭夭咋舌:“我现在一点都不怀疑西夏是北魏的后裔了。开国皇帝都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弄死,这是图啥哟!鲜卑族的传统吗?”
苏颐笑了笑,说:“既然把目标锁定在北魏,那么北魏的政权集中在盛乐的时间只有十三年。就目前的随葬品和他不用砖而全部用石板铁水密封来看,这个人的身份应该不低。假设如此,那么如果皇帝迁都他也应该跟着离开才对,所以这个人死的时间就在以盛乐为都城的十三年里。”
但是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关于北魏的资料其实很少。一个是大环境太乱太杂,后人编史的时候实在难以考证,二则是此时的北魏还在发展期,并不强大。
两人查了很久的资料都毫无斩获,苏颐揉了揉睛明穴,靠到椅背上说:“其实这个墓能留下来就很不容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南北朝,能留存的墓葬非常少,因为那时候乱世打仗打的民不聊生,军阀也没有钱维持巨大的军用开销,于是皇帝将军们带头盗墓以获得钱财,使得中原丘陵遍发。”
李夭夭说:“我知道我知道,曹操不就盗墓么!”
苏颐说:“对,其实从三国时就开始了,似乎就是曹操带的头。也因此由曹操和曹丕带头,魏贵族崇尚简葬,怕的就是树大招风。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南北朝那么夸张,南北朝多的是皇帝由盗墓起家的,还出了个喜欢由盗墓收藏死人骨头而成就风流之名的始兴王陈叔陵,想想就知道盗墓之风有多厉害。”其实不光南北朝在自己这一段历史时期能留下的墓葬不多,在这一时期毁掉的前朝墓葬更是数不胜数。
由于手头的资料有限,两人便没有再纠结下去。
李夭夭跪在地上铺着被子,苏颐突然凑上去极快地在他脸上啄了一口,不等他反应,跳进浴室里把门锁了。
李夭夭呆了一会儿,摸着脸颊好笑地骂道:“有病吧,都几岁的人了,还玩这么纯情的一套!”话虽这么说,嘴角却不由勾了起来。
等苏颐从浴室出来,李夭夭一脸讨好相地盯着他,只差不能掏出根尾巴来摇一摇:“老婆……我今天能不能睡床上?”
苏颐面无表情地说:“别得寸进尺啊!我还没感受到你的诚意呢!”
李夭夭撇撇嘴,一脸不情愿地嘀咕道:“作吧你就,作不死你!老子真是欠你的!”虽是这么说着,却还是乖乖地钻进地铺上的被窝里睡了。
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苏颐照例能每天早上收到香吻一枚及一声早安,于是天天都神清气爽活力十足。
这天,苏颐亲手从墓室里清理出一枚项圈,交给王老。
这是一个金龙项饰,龙头用金片卷成,龙角用金丝盘绕而成,龙眼两侧有金丝盘成的龙须,保存十分完好。
王老面色凝重地说:“项饰在鲜卑族中代表了显赫的地位,普通人是不能用的。而龙……更是不能乱用的。”
第三十二章
这件文物的出土让所有的考古人员都很兴奋,更加干劲十足地工作起来。
李夭夭拉过苏颐小声问:“那就说明是皇亲国戚?难不成真的是贺兰氏?”
苏颐说:“等解读了文字砖或开棺后才能有定论吧。这些陪葬品只能说明地位,不能说明具体的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