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儿——这当然是一种爱抚行为。婴儿在父母和小怪物的看护下吃“饭”——一种上等营养品;婴儿睡得很多,小怪物有时去叫醒它的父母,它们起来对婴儿鼓捣一阵什么——究竟干些什么八人体一时也弄不清,总之是爱抚一类的行为。慢慢地孩子长大些了,开始学习数数、识字一类技能。小怪物帮助它做这些事,但不似以前那般处处爱抚着它了。再后来,孩子走路了,在太阳下奔跑了,甚至还会骑在小怪物身上。这时小怪物也长大些了,因为它与孩子一同成长。等孩子长到半大时,第三阶段的“供养”开始了。这时孩子开始攻读“1218本第一要著”,等这一堆书读完,原来的半大孩子已经长大,不再是孩子而是“成人”了,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它的小怪物也已经长大。对新长成的触角绿人来说,新长成的怪物仍然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干什么都用得着的,但它对触角绿人的爱抚又进一步减少了,甚至还会对它造成威胁。触角绿人在对待(即“触摸”,也就是“操作”)长成的怪物时,一旦心不在焉,稍微走神便会招来致命的灾难……
读到关于“心不在焉便会招来致命灾难”这一内容时,养护槽里的八人体吓得不禁颤栗起来。金字塔,这长成的怪物,侍候左右的仆从,原来起源于远古时代。后来它们杀死了制造自己的主人,捣毁了主人视为乐土的星球,把它变成了一个荒凉的垃圾堆,一个适于机器而非生命存在的环境。
第十五章
不出亨德尔的悲观预料,很快,机床车间偌大的厂房里水源供给被截断了。一个个水龙头安然存在,就是流不出水来。断水引起的恐慌可想而知,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这样的直接后果:迁徙。毕竟,血肉之躯的人是不会躺着等死的,身怀六甲的母亲更不会绝望。如果被烈火团团围住,他们会找火势弱的地方冲出去,无论如何他们会冲出去。留下是饥饿,出走未始不是饥饿。没有比饥饿更可怕的事了。
但是,为了生存,人类何曾停下过拓展生存空间的进程:他们从祖先的故园里走出来,从印度河谷,从幼发拉底河流域,从刚果河沿岸,从早期文明的摇篮里走出来,一路吃下去,吃过了旧大陆,吃到新大陆,再跨跃星际大桥,直吃到新的星球上来。
人们经厂房的两个出口逃出来,踏上了大迁徙的漫漫长路。他们循着亮着红灯的巨穴艰难地向前跋涉。对称星上到处都能找到水,因为水作为一种常用的溶剂,在金字塔的许多化学反应过程中都用得上。人们饥渴的时候就砸松水管的接头处,喝它个饱足,然后再上路。后来,他们嗅到了食物的香味,循着这香味,他们又赶出100英里,终于来到了对称星的食料生产中心。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难,人们又回复为瘦骨嶙峋的老样子了:身上肋骨根根突出,清晰可数;大腿萎缩,只剩一圈皮包着两根长长的腿骨。在食料生产中心里,只见管道交错,泵和巨桶随处可见,桶里大多装有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应该给英尼逊树碑立传,以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有一个100英尺高的发酵罐,可食用的葡萄糖汁流经此罐后就被加工成了不能食用的乙醇。英尼逊曾攀到这个发酵罐的顶上,砸开玻璃输入管,使得葡萄糖汁如瓢泼大雨般倾倒在人们的头上。穆罕达什·杜塔的事迹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他成功地捣毁了聚乙烯反应塔。那诱人的食物香气,和着肉味与酵母味的香气,就来自反应塔后面不远处。
如今他们取自葡萄糖汁的热量足够了,可只吃那东西身体可受不了,该换换口味,吃些别的东西才行。毕竟,人是不能仅靠热量而生存的。可是反应塔及其它庞大机器设备如一座棱堡①挡在他们前面。棱堡里,巨桶冒着刺鼻的硝酸烟雾,仓室里充满可致人死命的毒气。而除了穿越这机器构筑的棱堡,他们无路可以接近那冒着诱人香味的地方。普林斯顿来的狼仔细研究了聚乙烯反应塔各级塔身的情况,只见森森然一座不锈钢的城堡,塔身自下而上伸出一些巨大的泡形透明塑料罩,里面充满了一系列聚合物,塔底的塑料罩里有股股烟雾裹卷着喷射而出;上面一个塑料罩充满高压高温,里面装的是一种清淡液体;再高一点的那个塑料罩里装着另外一种黏稠溶液;最高处的那个塑料罩里有搅拌器,搅拌着一种如蜡液一般黏糊糊的糊状物,并通过输出管道输送至贮存罐或直接输送至遥远的冲压车间,由挤压机进行包装处理。这种糊状物原来就是绝缘材料聚乙烯,眼前这座高塔正是生产聚乙烯的工厂。对称星上的整个电路系统到处都需要聚乙烯这种绝缘材料。有时某处突然发生短路,泄漏的强大电流激起蓝色的火花。这时负责电路维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