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页)
节日期间的走亲访友,为知青们沟通信息,彼此串联提供了便利。躁动的情绪藉以蔓延。
2月5日,即春节后的第九天,一大批知识青年(包括部分已在外地就业的知青)在一个所谓“行动委员会”的带动下,走上街头,######,高呼“返沪”的口号,要求市委领导人接见。因要求未得到满足,部分青年于当日下午聚集到上海站共和新路道口,情绪激愤,竟采取了卧轨拦截火车的行动。大批围观者将上海车站通往南京、杭州方向的咽喉要道堵得水泄不通。有的建议:如果市委不解决,将乘46次列车北上北京。一些青年高擎着白布横幅,墨笔大书“坚决要求市委彭冲、王一平接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们要回上海参加四个现代化建设”等口号参见《事实真相不容歪曲——二月五日一些人违法拦阻列车纪实》,《解放日报》,1979年2月11日。。上海铁路局的几位负责人奉命到现场,劝说卧轨知青撤离铁路,后者不为所动。
当晚,四名知青代表到上海铁路局办公大楼,请路局向上转达要求市委领导接见的意愿。并表示,只要同意接见,愿意撤离铁路。当获知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严佑民同意在市革委会接见的消息后,代表们便返回共和新路道口叫群众撤离。至此,剑拔弩张的形势有所缓和。但知青的聚众请愿,只是一种自发的行动,没有一个领导核心,更没有什么组织,一哄而起,“群龙无首”,所以一旦面临何从何去的抉择,势必意见分歧,行动上也无法保持一致。于是,有态度过激者斥责代表是“叛徒”,又有人得寸进尺,提出市委领导人到现场接见的要求。最后,“强硬派”意见占了上风,卧轨行动继续进行。不久,严佑民在市革委会接见知青代表,批评了他们阻拦列车、中断铁路交通、影响铁路运输的行动《事实真相不容歪曲——二月五日一些人违法拦阻列车纪实》,《解放日报》,1979年2月11日。。
城市飓风(2)
铁路大动脉被阻断的消息很快惊动了中央领导部门。6日凌晨,国务院下达了电话指示。随即,部分卧轨青年撤离铁道。至清晨4点,仍有少数盘踞铁路,坚持不走。在这种情况下,市公安局只好调动民警和消防警察前往肇事现场,驱散人群,将少数人扭送公安局。轰动一时的“二五”卧轨事件至此结束。
卧轨事件从5日下午5时开始至翌日凌晨4时30分终止,使作为交通枢纽的铁路大动脉中止运行12个小时。关于这次事件的过程,尤其是造成的损失情况,《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均作了详细报道。这次事件造成损失包括:上海站共有29趟列车不能出站,31趟列车不能进站;沪宁、沪杭两路全线陷于停顿;8万多名旅客(其中包括千余名外宾和华侨)不能进站、出站。并且,搞乱了津浦、浙赣等几条铁路线的运行秩序,长途列车误点波及全国,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有关部门精确算出:客车始发晚点和停运晚点累积达632小时27分钟,仅此一项就损失219�56万元《中国青年报》,1979年2月13日。。总之,这次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政治后果。
为了消除这次事件的影响,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上海市委于2月7日召开电视广播大会,号召知识青年做维护安定团结的模范。粗略统计,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在《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谴责这次事件的文章达20篇之多。2月6日《解放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将这起卧轨事件与“###”中“那种捣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相提并论,强调对“继续捣乱的人”要进行法律制裁。这家报纸在16日又发表了题为《坚决制止“回沪”风》的社论,对知识青年中“颇有市场”的4个口号:“我们要骨肉团圆”;“我们要求落实政策,有错必纠”;“我们要解决实际困难”;“这是我们的###权利”逐一批驳,最后引导出“千道理,万道理,刮‘回沪风’是没有多少站得住脚的道理”的结论。
春节前后,在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同时发生了知青请愿、###、聚众闹事的事件。
1月25日上午,200多名农场知青在南京市委门口###,要求回城工作。这次###是由苏北东辛农场的一些知青发起的,他们串联了14个农场的知青,利用春节返城的时机,集体运动,要求市委解决他们的问题。
南京市委派秘书长和知青办主任等20多人接待了知青代表。代表们反映的问题有:工资太低,一般是每月20元、28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