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1977年,共有7�9万知识青年入学,1978年猛增至27�1万人,1979年下降至8�9万人。1978年之所以成为知识青年入学的高峰,首先因为这是“###”结束以来若干年中招生最多的一年;其次,这是考生真正不再讲究家庭出身的一年,一批在上年高考中因政治原因无端被刷的优秀青年终被录取入学。经七七、七八两年高考,文化基础较好的知识青年被大批网罗到高等学府深造。此后,多数知识青年年龄已逾国家规定的招生标准,进入正规大学的人数锐减。
许多知青在返城以后考入了职大、电大、函大,掀起又一次求学热。他们克服了年龄偏大、工作繁忙、居住条件差、子女小、家务劳动重等重重困难,锲而不舍,终于圆了大学梦。
平反冤假错案(1)
“###”十年中,冤狱遍及国中。不少知识青年无辜蒙难,大好年华埋葬在阴冷的牢狱中。“###”结束后,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极左理论余威犹在,使###冤假错案工作只能局部地、缓慢地进行。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冤假错案的步伐。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工作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在三年多时间里,不仅###了“###”中的冤假错案,而且还纠正了一批“###”前乃至建国前的冤假错案。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截至1980年年底,全国大规模的###昭雪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经###中央批准###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名###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中央组织部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报告《组织工作的重大转变》(1983年7月),转引自王洪模等著:《改革开放的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页。。在此过程中,知青案件也得到全面清理。
(一)将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十年积累下来的知青案件不知凡几,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每起案件重新审理、调查、甄别,其头绪之纷繁,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下面以遗留问题较多但###工作较有成绩的贵州省作为个案,具体说明复查和###工作的一般进程。
1979年2月,贵州省委在批转上山下乡知青、劳动工作会议纪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对下乡知青中的冤假错案进行###的问题。不久,省委负责人在全省待业人员安置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革委会进一步重视这个问题,尤其各级知青办要当下乡青年的代言人。6月,省知青办召开地、州、市知青办主任会议,具体落实这项工作。除确定专人负责外,还先后派工作组赴麻江、黄平、罗甸等县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向省委、省革委分管知青工作的负责人作了汇报。与此同时,省知青办配合省高级法院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复查,使一些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下乡知青###昭雪。
各地复查工作,大体有几种方法:
1�在县委领导下,以政法部门为主,知青办派人参加,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把知青案件同全县“###”以来的案件一起进行复查。
2�多数地方以政法部门为主进行复查,讨论知青案件定案时,知青部门参加。
3�个别县将知青案件区别出来,由知青办复查并写出复查报告,再报法院审批。
1979年7月贵州省对下乡知青案件复查工作已有眉目。据黔南、黔东南、毕节、铜仁、兴义、六盘水等地、州和桐梓县的不完全统计,下乡知青被判刑的165人。对其中110人复查结果,无罪释放的22人,占复查数的20%;免予刑事处分的5人,占4�5%;轻罪重判的15人,占13�6%。贵州省下乡知青案件遗留问题多,该省知青办的工作又走在各省的前面,这年8月,国务院知青办在《情况简报》(增刊第39期)中以《贵州省知青中冤假错案不少》为题,通报了有关情况,意在引起各省、市、自治区知青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贵州省知青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为###下乡知青中冤假错案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截至1980年5月,对黔南、黔东南、毕节、铜仁、兴义、六盘水、贵阳等7个地、州、市的221名被判刑的知青,已经复查了156人,占70%。复查结果:无罪###释放的56人,占复查数的35�2%;免于刑事处分的17人,占复查数的10�7%;轻罪重判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