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那洋鬼子在我们的土地上嚣张得很!只可恨朝廷把林大人革职,换那个琦善和奕山来卖国!还签了个什么《穿鼻草约》!今天我们已经杀了几个洋鬼子了,明日,他们一定会再来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商量个法子,和他们好好斗一场!决不能让洋鬼子再欺负我们!”
大家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嘴里叫道:“和他们拼了!”
古庙里一片闹哄哄的,锄头顿地的声音,镰刀敲击的声音……各种农具击打的声音和人们嘴里叫嚷的声音,混在一起,几乎要将古庙的屋顶掀掉。
梁梅清将双手举起往下压了压,道:“我们愤怒是应该的,但是,光有愤怒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商量一个方法来。如果敌人再犯,我们要怎么样去对付敌人?”
大家商量了许久,最后商量好:村里凡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一齐出动,上阵杀贼,妇孺老弱一律疏散到西海茶头、潭村一带。
这时,韦绍光派人从北帝庙里捧出三星黑旗。大家点起香烛,由韦绍光和梁梅清领头,男人们对旗立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做完这一切,梁梅清道:“只我们这一两个村的力量太小了,那洋鬼子有洋枪洋炮,我们得找一处有利的地形,联合更多的人一起参加战斗,才能取得胜利!”
韦绍光听着点了点头。
人丛里一个男人道:“我们把四周的乡邻们都联合起来吧。我们分派一些代表出去联络他们。”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不一会儿大家分派好了代表,马上到附近各村进行联络。
梁梅清也出去联络当地水勇来参战。
下午,各乡派来的代表们在牛栏岗一起商议好:各乡自成一单位,各备一面大旗,一个领队,各乡由各乡推举的领队指挥战斗;每乡准备大锣数面,一乡鸣锣,众乡皆出;15岁以上50岁以下男子,一律出动;采取诱敌深入聚在一起歼灭的包围战术。
第二日晨,天气睛朗。103乡群众组成的数千名义勇军聚在牛栏岗。集合完,由一部分人由梁梅清带领着一起向四方炮台推进,另一部分人在韦绍光的带领下埋伏在牛栏岗。
梁梅清带领着人们到达四方炮台时,英军正在吃早饭。众人突然爆发出一阵震天喊声,手里拿着雪亮的刀、矛和五颜六色的旗帜,漫山遍野向他们冲来。
英军错愕。
英军司令官渥乌古慌忙下令一部分人留守阵地,一部分人携着来复枪、榴弹炮、野战炮等向乡民们杀来。
大家知道英军武器的厉害。梁梅清指挥大家朝三元里村北撤退,先暂时不要和英军进行正面交锋,要将他们引到牛栏岗再进行决战。
英军便一路追赶着他们。
可能是撤得太快,英军追了一段路,竟失去了追击的方向。
梁梅清见此情景,怕他们入不了圈套。灵机一动,叫了几个行动灵活的男人留下,和自己一道假装坐在树下喝茶。
那英兵看到有人坐在那里,便一路追了过来。待他们走近了,梁梅清他们丢了武器假意逃跑。英军不知是计,一味穷追。前面是一片水稻田,大型的装备无法前进,英军只得放弃那些重武器,只能携着轻便武器继续追赶。
快到牛栏岗时,狡猾的渥乌古害怕陷入埋伏,忙下令撤退。但这时已经迟了,只听一声锣响,牛栏岗上出现了好几千人,他们手里握着平时干活的农具——耙、担挑、锄头、铁锹和刀、矛等。
这时,只见刚刚还晴好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不一会儿,狂风暴雨从天而降。
似乎老天爷也在为这一场战事助威。人们得到鼓舞,斗志大增。
那渥乌古却慌了神,急忙下令射击,可是手里的枪火力小,射程短,而且子弹有限,在慌乱中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哪里挡得住如潮涌的群众?
渥乌古见状不妙,赶紧下令撤退。
雨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田间小路都给淹没了。
梁梅清在大雨中,显得格外精神。
他手握一把短刀,带头朝英军冲去。
英国人虽然牛高马大,但穿着长筒皮靴,走在路上又重又滑。他们正结成方队,一个挨一个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往后挪着步。由于火药受了潮,不能射击,面对手握刀耙的农民们毫无还手之力。
梁梅清一刀一个,象割韭菜一样,很快便撂倒了一大片。
身后的人们也用长扒钩把躲在后面阵事里的英兵一个个钩倒在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