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1/4 页)
顾氏冷笑道:“这些年我冷眼瞧着,这京城里头的王孙贵胄有几个好东西?还不是膏粱纨袴,有个把像样成器的也早就订了亲,没定亲的,房里也有两三个妖妖娇娇的丫头。我一辈子在这上头吃的亏还少了?纵是我死了也不能让明丫头再受这个罪!”说完拍着明微的手缓缓道:“我见梅书达头一眼时就相中了,他年纪才多大,竟然已经考中了进士!就凭这一层,京城里的王孙公子就有九成给比下去了。这模样气度就更不用说,在我见过的小一辈里,他那身气派真是个尖儿,不是我说嘴,你那几个兄弟加一块儿也比不过他。梅家门第清高,他老子、他哥哥,他妹婿,哪一个的分量不是沉甸甸的,他前程似锦还跑得了么?日后封妻荫子,必然能立出一番事业来。再者说,他也不一定日后就非要回金陵去,若散馆留在京城,便再好不过了。”说到此处顿了顿,微笑道:“最难得的,我听榛儿说,梅家有个规矩,若三十五岁后无子方可纳妾。”
刘嬷嬷听此言吃了一惊,道:“当真?这还真是稀奇了。”
顾氏笑道:“我听说时也是唬了一跳。梅书达房里只有一个叫欢如的丫头跟旁人略有些不同,榛儿见过那丫头一面,说模样虽然不错,但瞧着已经是二十多岁了,榛儿当时还不知我有这层意思,就送过去两个十五岁上下,极俊俏乖巧的丫鬟,达哥儿死活不肯收,榛儿方才听说梅家有这个规矩,梅海泉又严训他们兄弟养德自守,不准酒色伤身。”
刘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梅家二爷房里真只有一个二十多岁的通房丫头了?”
顾氏命钏儿不必再捶了,坐起身道:“听说那丫头也是打小就伺候他,这些年的情分了。梅家还有一桩好处,就是人口少。听榛儿说,梅海泉单立的一府,梅书达上头只有一个兄弟,他嫂子又是能理家的精明人,四丫头嫁过去就可以享清闲了。”
刘嬷嬷道:“四姑娘心眼实,性子柔顺,从小就不爱与人争,又爱清静,合该嫁到这样的人家里去享福。”明微听着,头垂得愈发低了。
顾氏爱怜的看了看明微,对刘嬷嬷叹道:“你也是打小看着明姐儿长起来的老人儿了,也知道这孩子的性子,不光心眼实,人情世故上也有不通的地方。结个门当户对的亲,我真怕她被人欺负了去,若找个门第低一些的,咱们虽震得住,但又委屈了明儿。我就瞧着梅家正合适,门风清正,人口也少,达哥儿也像有些担当的。”又握着明微的手含笑道:“你是我心尖儿上的肉,我把你捧手心里捧了十五年,只盼着再有个知疼着热的人替我捧着你,若你日后嫁进梅家,只要生出儿子,后半生就平顺有靠了。你说,你乐意不乐意?”
明微登时用双手捂住脸,不依道:“母亲不准说了……”
刘嬷嬷笑道:“哎哟哟,明姐儿是害羞了。”顾氏见状便知女儿愿意,愈发笑个不住。
刘嬷嬷道:“只等三姑娘说了亲,咱们明姐儿的事也就妥了。”
顾氏听此言,立时敛了笑意,冷着脸道:“今儿个梅婉玉来,秀微一个劲儿的往前凑,当我看不出她什么藏了什么心?上不得高台盘的小蹄子,丢的是咱们孝国府的体面,庶出的丫头就是一身小家子气,怎么调*教都养不出气派,跟她死了的亲娘一个模样!”
刘嬷嬷道:“如此说,就更要早些给她说一门亲了,不知太太心里有数了没有?”
顾氏端茶喝了一口,又出神想了一回,道:“秀微这丫头,别看她不言不语的,见谁都笑得跟菩萨一样,其实一肚子的阴柔手段,跟她亲娘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褚姨娘倒头时特地央告老爷子,女儿的婚事需她们本人点头方才作数。香微心气儿高,只消是个豪门大户,本家生得体面她就乐意了,秀微不好糊弄,精明着呢。”
刘嬷嬷道:“听说二姑娘嫁过去不如意,三姑娘还特特去央告老爷出头做主。”
顾氏一提此事,登时气儿不打一处来,冷笑道:“不如意?不如意也是她自己当初答应的!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出身,嫁了指挥佥事嫡出的儿子还委屈了她?镇日里绫罗绸缎,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回到家倒哭起冤屈来了?我都懒得搭理她。秀微那小蹄子倒会央告人,一状告到老爷跟前,眼儿里有我没我了?显得是我不安好心,害了三丫头似的。”
刘嬷嬷唯唯诺诺,不敢多言。顾氏又道:“三丫头的婚事是我提的,我也是为了咱们府里好呀!不光三丫头嫁得风光体面了,府里几个哥儿的前程也有了姻亲眷顾,这婚事拿出去摆一摆,更不落咱们的体面!如今可倒好,那几日老爷见我也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