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1、散户在股市里究竟能不能挣到钱?
老张是我所在营业部里做现场交易的散户,经常来听我的培训,一来二去,也就熟悉起来。8月的一天,他又来听我讲课,还带来了一个朋友小刘。讲课结束后,他俩非要请我吃饭,盛情难却,我也就去了。
“你说,这股市究竟能不能挣钱?”看着我迷惑的眼神,老王补充说:“以我这么多年炒股的经验来看,想从股市里挣钱很难啊!”
“股市当然能挣钱,我到现在都挣了快30%了。”小刘插话道。
“你懂什么,你炒股才多久啊?不是才一个月吗?”因为喝了点酒,老刘情绪有点激动,“这是你运气好,正好一波小牛市让你赶上了,把时间拉长了你再试试就明白了。”
“我从96年开始炒股,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有14年了。这14年下来,就感觉没挣到钱。”老张喝了口酒,继续说,“97年那波牛市倒是赶上了。长虹,厉害!一口气涨到60多。那时候啥都不懂,虽然赶上了,非但没挣钱,似乎还亏了点。”
“2001年那波行情呢?你应该有点经验了吧?”我问道。
“那回倒是挣了点钱,但随后而来的熊市长啊,4年,把我给熬得都发誓再也不炒股了。”老张回应道。
“后来你真忍住不炒了?”小刘问道。
“2005年和2006年初倒是忍住了,2006年年底的时候还是没忍住,又进去了。”老张回应道。
“结果怎样呢?”小刘显得很好奇。
“到后来都涨疯了,连07年加印花税都没挡住,直接涨到07年10月中旬6124点。这波牛市狠,也真挣了不少钱,最多的时候挣了300%,但08年大熊市又全都回去了。”老张的眼睛亮了起来,但说到08年的时候又暗了下去。
“真是可惜了”。小刘咂了咂嘴,颇有几分遗憾地说,“然后呢?”
“然后就是最近的09年这波行情了,也挣了不少,但这一回跌下来,挣的钱又所剩无几了。转了一个14年的大圈,又回到起点了。” 老张有点黯然神伤地说道。
“所以,我说啊,这股市根本挣不到钱。”老张的手很有力度地在空中挥了一下,作出了一个结论。
“……”小刘听完,眨巴了一下眼,没再说话。
我也没有说话,看了看老张,沉思起来:是啊,散户在股市里究竟能不能挣到钱?出路在哪里呢?
2、个人炒股者的真实情况
在股市中,类似于老张、小刘这样买卖股票的炒家,通常是有三种称呼的:股民、散户和个人投资者。
先来看股民这个词。“股”好理解,指的是在股市炒买炒卖股票。“民”在字典中的主要解释是,非官方的,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民”与“官”对应,往往带有轻贱的意味在里面,如贱民、草民、山民、小民等。解放后,“民”虽已没有了低贱的说法,而被称作人民、国民等,但非官方的身份却是确凿的,这就决定了“民”往往难以获得第一手的官方动态,如政策的变化、正式的宏观经济数据。在股市中非官方的炒股者,这就是股民。
再来看散户这个词。“户”在字典中比较贴切的解释是“登记户口的册籍”。当然,证券市场的管理者不是人口普查机构,他们为股民造户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查户口,而是为了有效区分客户、维护股市的正常交易秩序。“散”的意思是:没有约束,处于分离的状态。用“散”来组词有:松散、散漫、懒散、披头散发、散架、散居、散乱、散兵游勇等。毛利元就是日本战国时期割据一方的强大诸侯,被誉为“日本第一智者”。他有三个儿子,很担心自己死后三人不团结。一天,元就找来了兄弟三个,先给他们每人一支箭,三人都折断了,可是无论谁,让他把三支箭合在一起尝试折断,都没有成功。于是,元就乘机告诉三人,万事都要齐心合力。这就是著名的“三矢之训”的故事。三个亲兄弟,尚且要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捏到一起,形成一股合力,更何况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散户呢?大难临头各自飞。各行其事的最后,往往是被主力各个击破。登记在册、松散而不团结的炒股者,这就是散户。
最后来看一下“个人投资者”。 关于“投资”,比较正式的解释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在股市中进行的投资可以归纳到证券投资里。“投资”的说法听起来似乎很高级,但别忘了前面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