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先的一点并不是出国,而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你都要问自己能做什么,你怎样能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谁敢面对那些为了出国慕名而来新东方的学生说出这样的话?俞敏洪敢,他就是这样说的。这句话没有招来学生的反感,却恰恰相反,给一些在时代大潮下迷茫的年轻人上了一堂富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俞敏洪这种贯通人生哲学的做法显然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俞敏洪的这种做法居然与当下正在流行的“蓝海战略”不谋而合。他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全力为学生创造精神飞跃、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上。新东方营造了一个“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然而却击败了很多对手,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从而甩脱了竞争。
所以,有营销专家分析认为:“新东方不仅营销课程,更主要的是在营销一种人生精神。”并提出这才是俞敏洪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俞敏洪当初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在商业上的意义,他只是想多招揽几个学生,“好好给学生讲课,”用俞敏洪的话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教师的问题,一个怎么吸引学生,让学生满意的问题。”
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替他人着想,越是朴素的道理,越是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风云际会:守得云开见月明(1)
时光能疗伤,时光也能催生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俞敏洪爱上了他一手培育起来的新东方,看着慢慢壮大起来的新东方,就像看着自己的女儿一样。俞敏洪想把她“打扮”得更漂亮,想让她成长得更加茁壮,他觉得应该给新东方一些新的“营养”。这样的给予需要新的人、新的观念、新的理想。
幸运的是,俞敏洪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杜子华,还从海外“忽悠”回来他昔日在北大认识的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组成了新东方著名的“三驾马车”。
当不可能变成可能,当可能变成奇迹,新东方从此迎来了她的“豆蔻年华”。
突飞猛进:东方快车在呼啸第五章�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
日久生情:爱上新东方
梦想需要激情,激情成就梦想。
创业,是一种经济功能,一种人生特质;也是一种管理之道,一种思考方式。创业之道,意味着从“温饱”到“富裕”,从“职业”到“事业”。
有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用这句话来形容俞敏洪办培训班的初衷一点不为过。俞敏洪当初被北大“踢”出来的时候,已近而立之年。堂堂男子汉,连一个让老婆遮风挡雨的小窝都没有,他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没用,甚至觉得自己没脸活在世界上。当时俞敏洪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就为这,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为了养家糊口,他到东方大学打工,后来又办起了新东方。
在挣钱养家糊口的同时,俞敏洪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出国梦”,办英语培训班是他实现出国计划的一步,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前提之一。因为,要出国,必须先要有很多钱。虽然后来俞敏洪在办新东方时产生了办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的构想,但他还是把出国排在第一位。
出国,这朵俞敏洪精心培育了很多年的“花”,多年来一直没有开放,而作为出国“跳板”的新东方这棵小柳芽,居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也许是一开始俞敏洪的生活太窘迫,受到了太多的屈辱,挣钱养家糊口成为了最急迫的事情;也许多年的“出国梦”一直萦绕在俞敏洪心中,成了他的一个心结。这二者占据了俞敏洪的心,以至于他忽略了新东方在心目中的真正地位和价值。
俞敏洪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随着他的腰包越来越鼓,随着他对新东方付出的越来越多,留学的欲望居然越来越淡化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留学居然不再重要,新东方才是最牵动他心的地方。
那是1994年底,俞敏洪得到一个去国外读书的机会。当这个机会终于摆在俞敏洪眼前的时候,俞敏洪却突然间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多少激动可言。因为那个时候新东方已经有了将近两万名学生,这是俞敏洪的心血啊!从在破平房里唱“空城计”招来几个学生,到近两万名学生,多么不容易,俞敏洪怎么能舍得离开?在这一刻,他蓦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学校了”。况且,能把学校办到今天,办出这个样子,就能办到明天,就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