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国际贸易提供信贷。“G20将会提出具体建议,重开信用额度来支持进出口业务。”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援引布朗的话说,“重新推动贸易,在这阶段对所有国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都说“乱世出英雄”,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能在这次的伦敦峰会上达成一致,出台一套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性方案,那么布朗也许会被看作是拯救全球经济于乱世的“英雄人物”。
或许布朗自己就这么认为。有英国评论家指出,布朗有着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骨子里又信奉精英治理的理念,因而当危机来临时,会很自然地“挺身而出”,希望能做全世界的“引路人”。
但就在上周的欧盟领导人会议上,德国总理默克尔非常明确地回绝了进一步借债、减税、增加公共开支的财政刺激计划,称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已有的刺激计划充分发挥作用。
同样,法国总统萨科齐对类似计划也不太感冒。最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只好出来打圆场,表示欧美至少在全球金融体系监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他又同时警告说,对这个问题的反对意见很可能来自中国这样的国家。这让布朗急得当天就在布鲁塞尔的记者会上澄清说,他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是成功的,那种认为中国不想看到这次G20峰会取得积极成果的想法是错误的。
很明显,布朗虽然为这次峰会作出了大量努力,但面对德法等欧盟主要经济体的阻力,加上中国、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各有各的立场,要在这次峰会上促成“全球新政”的可能性已然不大。
有唐宁街10号官员私下对媒体表示,布朗现在已经降低了期望值,承认各主要经济体对建立新的全球经济秩序持有保留意见,因此不再把G20峰会与布雷顿森林峰会相提并论。
果真如此,这对布朗的政治生命将是一个重大打击。金融危机以来,布朗及其领导的工党在英国国内的声誉和支持率急降,目前已落后在野的保守党十几个百分点。经济问题将成为英国2010年大选的主导议题,而英国经济在这之前几乎没有好转的可能。
不幸的是,暂且不论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次峰会将遭遇大规模抗议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目前,已有不少组织表示,他们将在峰会进行的4月1日、2日两天组织大规模示威*,向参会的各国领导人表示不满。这中间不但包括反全球化和反资本主义人士、环保主义者、反战组织、失业人群,甚至还有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才出现的专门反银行家的组织。他们声称,将在那两天“全面占领”伦敦金融城,并包围“资本主义怪兽的心脏——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近景
当然,现在还无法预计届时抗议规模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伦敦警方将在峰会那两天再次经受严峻考验。对于作为东道主的布朗来说,虽然能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搪塞过去,但面子上终究还是挂不住。 。。
2、东道主破釜沉舟(2)
为以防不测,伦敦工商协会已向各会员公司发出警告,称员工那两天上班时最好不要穿西服打领带,一些不必要的会议能取消就取消,因为反银行家组织已表示,不排除在路上向银行家发起人身攻击的可能。金融城有银行已开始考虑,那两天让员工在家工作。
3、德国“苏秦”大打合纵牌
两千年前中国人用的合纵连横手段,如今在伦敦峰会的现场也被祭了出来。19、20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春季首脑峰会上,欧盟主要国家就参加G20伦敦峰会的立场进行了最后协调,一致同意把德法主张的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监管作为伦敦峰会的工作重点。
德、法两国在峰会上异常活跃,他们希望能够促成整个欧洲“合作”,以便协力向美国讨价。
早在这次经济危机爆发不久,德国上下就普遍认为,此次经济危机爆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美国对金融市场放松管制和国际金融市场间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的,其他国家的经济在这次危机中都成了美国经济的陪葬品。所以德国政府很早就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出建立全新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主张。由于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仅仅达成了一些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协议,因此希望都寄托在伦敦峰会上。
在09年2月22日柏林召开的G20峰会欧洲国家预备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以东道主身份成功说服欧洲国家同意了德国政府提出的以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建议。
与会欧洲国家一致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