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
既然知道陆氏母子和自己的住处只隔了一条街,罗莎丽亚当然要正式上门,拜谢一下恩人。她包了一大包亲手做的点心,又买了几斤水果,便过去杜诚的医馆。
去了以后,才知道陆氏去送针线活,不在家,看杜诚正忙着捣药,罗莎丽亚也不用他招呼,自顾自参观起这个医馆来。
杜诚的医馆也就是他的家庭诊所,正房一间,分成两半,中间挂个帘子,前面一半当诊室,后面一半当病房。
东西的厢房分别是母子两人的卧室,后院还有一间草棚,一边放些柴禾,另一边砌了个灶台,就等于是厨房了。
按面积算,杜诚家总共有一百多平方米,比罗莎丽亚现在的住处宽敞多了,按现代的说法,这怎么也是个大户型。
但罗莎丽亚越看下去,眉头皱得越紧,原因就是这房屋的建筑材料。这竟然是用茅草盖的房屋!
罗莎丽亚在这长安城还是一次看见茅草屋,她家和李富家都不宽裕,但怎么说也是砖瓦房,能挡风能避雨,而这茅草屋,实在让她忍不住联想起杜工部的名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房子能过冬吗?
再看看院里的物件,原来那只熟悉的老母鸡也不见了,不是说开私人诊所很来钱,他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还不如在村子里,至少还住着砖瓦屋。
“罗姑娘,请喝茶。”杜诚把药捣好,开始招呼罗莎丽亚。
和杜诚的谈话,让罗莎丽亚知道,她走后没多久,在村子附近就发现了突厥兵,村子人心惶惶,凡是有亲戚在外面的,都离家去投亲靠友了,正巧这时陆氏听说他家一个很多年失去联络的亲戚,最近在长安城露面过,便寻了过来。
结果亲戚没找到,村子又不敢回去,只好留在长安城,杜诚靠祖传的医术开家医馆,陆氏给别人家做些针线活,母子以此为生。
对杜诚的医术,罗莎丽亚还是挺看好的,在村子里,他就是药到病除,在长安城,连名医都治不了的苍耳子中毒他也能治,证明他确有真才实学。但看这半天他医馆一个病人也没有,生意如此冷清,实在是屈才了。
再联想到自己的太白居,罗莎丽亚灵机一动,她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生意了。
“杜大哥。”罗莎丽亚叫杜诚,她在杜家也住了几天,本来是称呼他做杜公子的,但在陆氏的坚持下,才改口的。“我跟你说…”
……
本来罗莎丽亚以为杜诚听了她的想法,会和她一样兴奋,但杜诚的表情却很奇怪,半天后,他摇摇头,明显是拒绝了。
“为什么?”罗莎丽亚不明白,她的想法多好啊!
杜诚还是摇头。
“到底为什么,你至少给我个原因?”他光摇头,罗莎丽亚怎么能猜出他为什么不愿意。
“罗姑娘,”杜诚再确认一次,“你是让我给病人看病,确诊后再由你安排他们的饮食,对不对?”
罗莎丽亚点头:“这叫做营养餐。”在现代,她家五星级的餐厅都有营养师,负责点菜时为顾客提建议,反响很好,而唐代,根本没人考虑到适当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多重要,这不失为一个商机。
“可是,”杜诚表情严肃起来,“饮食怎么可以代替药材,罗姑娘,病人生病你不让他吃药,反而到你的店里吃饭,这要是贻误了病情…”做生意不能为赚钱,也得讲良心啊。
他这后半句话虽没说出来,但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罗莎丽亚又怎么会看不出来,考虑他是古代人,思想可能僵硬点,罗莎丽亚决定不生气,继续解释:“我并没有说生病不让吃药,急症当然需要药物治疗。可有些人只是生活作息,饮食不当而小有不适,我们可以帮他们调节饮食习惯,让他们恢复健康。”在现代,这样的身体状况叫“亚健康”。
“身体不适,自然应该进医馆,哪有去饭馆的?”杜诚还是摇头,“如果食物能治病,还用药材做什么?”
罗莎丽亚不高兴了,你可以误解她,但不能瞧不起食物,祖父和外祖父虽然有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但从小便都告诉她同一件事:身为一个厨师,一定要对食物充满了热爱。
“既然你瞧不起食物,为什么还要用绿豆来解苍耳子之毒?”罗莎丽亚要为食物正名。
杜诚一怔:“那是因为…绿豆是起辅助作用的。”
“谁说的?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罗莎丽亚为绿豆正名,她的绿豆甘草汤,杜诚的银菊苇茎汤,都有绿豆在,难道只是巧合,辅助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