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语言方式又和小说、诗歌有何不同?
答:小说常需要散文的片断,但散文不能有小说的片断。诗歌不能用散文的语言,散文却需要冒出诗的句子。
小说中的叙述者常常是虚构的,不是作家本人,所以小说的文本语言常常是虚构的叙述者的个性语言,不是作家本人的语言。但散文的语言只能是作家自己的。再有,在语言之外,支撑小说的是情节,支撑散文的是细节。需要说明的是,散文并不完全排斥虚构。它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事件和人物,但可以虚构情境与气氛。虚构不是编造而是一种创造。虚构服从作家内心的需要,同时服从审美的需要。
记:对你影响最大的散文家是?(中外不限,人数一至三名)你最喜欢的他的作品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散文写作的十个提问(2)
答:作家一:屠格涅夫。作品:《猎人笔记》(丰子恺的译本)。理由:我们所记忆的人生都是片段性的,好的散文表现在一些好的片段上。这部《猎人笔记》充满无数好的片段片段而迷人的生活与风景。
作家二:苏轼。作品:《前赤壁赋》。理由:具有诗性和意。实际上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散文都具有诗性和意。他们从这种诗性与意出发去感受、升华与表述生活。苏轼告诉我们,把生活变为艺术不是在写作中,而是从感受生活时就开始了。
作家三: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理由:审美化的人生意境是一种很高贵的文学性。
记:在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作家,一人多面,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还兼及创作散文。你怎样看待这种跨文体写作的现象?
答:一种体裁或形式只适于表现某一种东西。表达另一种东西,就必须使用另一种文学体裁与形式。文体不应该是作家的障°,只会帮助和成全作家充分地表达自己。
记:如今的散文创作,已突破了主题的单一性,向多主题、变奏和奏曲发展。你认为,这是21世纪散文的创作发展方向吗?前景如何?
答:是的。如今散文走向自由,它拥有更多可能。但我们无法为散文规定和预测“发展方向”,真正影响散文流变的是生活的改变与时代历史的变迁,还有读者审美的转变。谈到我们所期望的散文盛景时,我想,撑起一块晴天的是伞,撑出一片巨大的散文风景还需要几位散文大家的出现。
记:这是一个关于读书的问题。有一座海上孤岛,风光秀美,请你去度假半年,在这座孤岛上,你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很遗憾,那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与你交流。为保证享有自由的精神生活,你可以带一本(仅一本)自己喜欢的散文书。
你会带哪一本书?
答:书名《浮生六记》。
记:为什么带这本书?
答:可以反复地看。似诗、亦,读来适然,唤起浮想,一字一句都能推敲和咀嚼。中国的文学史,诗的成熟在先,散文在后。散文受诗的影响,颇讲究“炼字”,也就是讲究单个字的运用。汉语散文之精深也在于此。不像当今散文写作,一写一大片,过后记不住。
记:在你已完成的散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几篇(仅一至三篇)?为什么?
答:作品一:《珍珠鸟》。理由:从中可看到自己的追求,即将境界视为上,无论是人生境界还是审美境界。
作品二:《书桌》。理由:许多片断都是我的。能否用文字表现出内心的面,是我判断自己散文成败的标准之一。
作品三:《致大海》。理由:我很少读自己的散文,但这篇不知读了多少次,每次读它的感觉都像又回到活生生的冰心的面前。
作品四:《癸未手记》。理由:为了写出我在文化普查和田野作业中复杂的感受、体验与思考,我尝试将散文、随笔及学术性的研究文字融为一体。我觉得这种文体恰好为我所用,写起来得心应手。当然,这只适合我写此类的东西。
神笔天书
当我们的手捧到韩美林这部书法巨作《天书》时,一件中国书法史和艺术史前所未有的作品即已问世。我深知这部作品在书法、绘、文化以及文字史等诸多领域的非凡价值,故而在美林长达一两年的创作期间,不断地探询他的进度与状态。每次他都给我以振奋。或是大声说:“已一半了,特棒!”或是“马上完工,等着来剪彩吧!”
究竟怎样一部作品使我如此期待?打开手中这部书吧。成千上万、千姿百态的古文字喷发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