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第2/4 页)
飞船对于能量消耗简直就是一个泄洪的大坝,相当一部分的空间都用来储备纯水(核聚变燃料)和增加聚变炉阵列。
不要小看这百分之十五的空间。
人类不是一直处于长久和平从没有外敌的玻星人,战争几乎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相比于玻星人对于军事的儿戏般态度,人类的对军事武器的思维完全就是吹毛求疵,对于武器性能的追求达到极限,在人类的军事飞船上,你不会看到丝毫的空间闲置。
不要说百分之十五的空间,就算百分之一,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它不仅能让飞船的设计更加从容,多出来的空间,在不扩大飞船体型的前提下,只需简单的增加反物质动力炉,就能拥有更强大的动能。
除了唯一一个缺陷,反物质储备有限。
这些年反物质的制备技术进步明显,如今能量/反物质的转化率达到了万分之一,也就是一万份的能量就可以转化成一份的反物质能量。不过自暂居巴德纳恒星系后,人类对反物质的生产,一直处于小规模生产状态,哪怕在战时状态,生产规模也没有丝毫扩大。
一来能量浪费严重,二来反物质需求不大,对星际战争效果鸡肋,面对遥远的距离,光速武器才是星际战争中最主流的武器,也是最有效的武器。
也因此人类在这个星系待了十几年,反物质储备总共也就数千吨,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收获自玻星人飞船,但这点数量甚至远远不够一艘曲率飞船跨越近三十光年的能量需求。
好在这个缺陷,很容易弥补,以人类的如今科技水平,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简直轻而易举。
第四年,仅仅一年,反物质生产规模就扩大了十倍达到五千吨。
到了第五年反物质产量就达到八万吨,所付出的代价,便是这两年来四号行星的温度,又上升了十度。
第561章:风起
时间飞逝,自上一次战争,已经过去了十年。
玻星人和人类的马拉松谈判,在人类主动的示弱下和隐藏的威胁下,在四年前终于签订。
一份互不侵犯的和平约定,正式达成。
当然这样的和平约定,也只是口头上的约定,没有哪怕一丝的效力和约束力。
人类战争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止,且变得更加疯狂,经历了十年的疯狂扩张,太空城的直径比战前足足膨胀了上千倍。
由于它实在太过庞大,其引力甚至引发了四号行星的地质变动,导致地震频频,严重影响资源开采,导致这座太空城不得不在三年前,拉升高度,从同步轨道脱离,飞向太空,如今成为四号行星名副其实的卫星。
围绕着这座庞大的太空城,无数的飞船,如游鱼一般往来穿梭,异常繁忙。
不过这些大都只是一些货船,其结构简单,建造迅速,一座太空船坞两个月时间就可以建造一艘,而如今整个人类保有的货运飞船吨位已经超过千亿吨,每一天都有数千亿吨的巨量物质从四号行星输送到太空城,成为各种工业原料。
……
距离太空城数十万公里外的太空。
一座伞状般的巨形设备,正在无数的如蚂蚁般工程机器人的施工下,正逐渐完工。
这是一个惊人的庞然大物,它的直径足有十余公里,质量达到百亿吨,旁边的五艘货运飞船,在它面前就像恐龙相比于老鼠,即便对如今的人类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它形状像是雷达,事实上也是雷达,不过不是电磁波雷达,而是空间波探测和定位雷达。
它包括一个超大功率的空间波发射器,空间波接收器,电子扫描仪,和一个数据计算中心,它用来监测着附近百光年内一切情报。
在上一次玻星人的战争时,人类一方面对玻星的超光速飞船,素手无策的血泪教训,让人类在战后对超光速探测的研究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资源。
然而直到两年前,随着各种基础技术飞跃进步,才终于得到突破。
事实上,超光速探测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除了多出一个空间发射器外,它和空间波探测器完全是同出一辙,唯一的难点就是空间波探测的灵敏度要求相当高,高到超乎想象。
所有人都知道,质量能产生引力,引力又会引起空间的翘曲和压缩,如果把空间比作海洋中海水,那空间中的物质就是密度稍高的水域,当空间波经过这些物质时,彼此碰撞,它就会激发出些微的空间波动返回。
通过空间波雷达接受这些空间波动,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