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我们事前就约好时间到了要去祖母家,是你不守约,怎么反而骂起我来了?”
她一听到我这么说,还是很不识相地说:“可是我才玩到一半……”更是严重地哭闹了起来。
看到她又开始发脾气,我劝说半天后,很严肃地跟她说:“小雅,你如果不停止哭泣,我们就回家去,我不带哭泣的小孩去祖母家。”这样跟她说了三次之后,她突然望着我,努力地控制哭泣,抽抽噎噎跟我说:“可是我控制不了,我停不下来!”说完,她忍受不了受挫折的情绪,再度放声大哭。
她说这句话时很小声,很不清楚,但对我而言却是如雷贯耳,我愣了一下,把大哭中的小雅拥入怀中。我感觉到一股热潮从胸间上升到脸颊,开始觉得自己很丢脸,觉得对小雅很抱歉。
公主的月亮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3)
原来,每次我们的劝说让她哭得更大声,不是因为她不听劝、不甘心,而是她想告诉我们她的想法,也急着要把自己稳定下来却做不到,反而更加心急而激动。我跟雅爸只想着坚守教养原则,却忘了她只是个五岁多的小女孩,她不大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她需要帮助。
我很高兴小雅说出了自己的状况,高兴她如此了解自己。后来跟幼儿园老师谈起,她建议我们可以在小雅闹脾气的当下,教小雅跟我们一起深呼吸,看看能不能帮助她。
这招还不错,我们跟小雅成功地做了几次。但这只有在她脾气不大时才有用处。只要情绪完全地掀起来,她听不下话,也不可能跟着我们做深呼吸。我们还需要再想其他的方式。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呢!
一个晚上,我念完《公主的月亮》给小雅听之后,突然灵机一动,转口问小雅:“小雅啊,你觉得你在发脾气时,阿爸或妈妈可以怎么帮助你?你要如何才比较容易平静得下来?”
小雅望着我,认真地想了一下后说:“我生气时如果你也生气,我就会很担心地一直哭,我希望你或阿爸留在我身旁,抱着我,不要留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我会觉得好孤单。”她说着说着,就快要哭了出来。
太好了!我的直觉是对的,我早该问问小雅她的感觉跟想法。我跟雅爸总以为让她自己哭到够再来处理是比较好的方式,以为她年纪不大讲不清楚她的感觉,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应该问问她,她怎么看待自己的情绪问题。
真的是自以为是又舍近求远啊!我们自以为是开放包容的父母、我们到处询问儿童专家的意见,却忘了五六岁的小孩其实很了解自己的需要,而且他们已经有能力把自己的感觉说得很清楚。
“除了抱着你,陪着你,还有其他可以帮助你的吗?”我继续问:“有时你很激动、很生气,并不愿意让我们抱。”
她想了想又说:“那就让我尖叫几分钟,或我出门去跑几圈,或是,妈妈,你陪我一起尖叫。”她一边说一边露出狡猾逗趣的笑容。
“陪你一起大哭好不好?”我摸摸她,也笑了。
果然,解铃还须系铃人啊!从此之后,我跟雅爸再也不使用“硬碰硬”的方式对待小雅:她高亢,我们就低调;她推,我们就拉。拥抱、陪伴跟偶尔搞笑地大叫,十分有效地缩短了她脾气发作的时间跟规模。小雅也因为父母的了解与爱,愈加的自信和满足,表现愈来愈好。这时我跟雅爸才知道,我们之前以为是对的做法,反而是火上加油。
所以,我真的要说: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呢?如果给小孩说清楚自己感觉的机会,又有什么天大的问题不能处理?
公主的月亮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4)
养出认识自己的小孩
以色列的教育目标之一,是教会小孩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不打小孩,不求快。他们要求父母要从一开始配合新生儿的作息,要求父母要让宝宝自己吃饭、让宝宝多爬行,要给小孩最大的自由空间,让小孩多跟其他小孩玩耍、多面对冲突,让小孩做自己……
我自己成长在一个充满说教与权威的环境里,所以常常怀疑这样开放自由的环境,真的能够养出认识自己的小孩来吗?怀疑小孩还没有发展出自我时,又要如何做自己?这次小雅的事件,足足帮我上了好大的一堂课,让我了解到被爱、被需要、不管说出什么话都被包容的环境,是真的可以培养出有自我又自信的孩子来。也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总是要我慢一点、耐心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