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真的态度能和北京与河内的毛主席追随者相媲美。他们对“知己知彼”深信不疑。这帮勤学苦练的军官绝大多数都心怀宏伟蓝图,他们刻苦钻研这些异国战略,就像那些医学院的学生,一旦有外科学新动向的文章出版问世,他们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两者都认为,一旦付诸实际的机会降临,他们就能干一番大事业。于我,我本来就不想做将军。越南对我而言最大魅力在于它将是一次危险重重的冒险,而不是检测新的军事理论,或是施展我的职业天赋的演习,往好了说,我的职业能力也只能算差强人意。
每每回想起在军官基础学校的那些日子,我首先忆及的东西永远不变:两队身穿绿色军装的男子,背着包,弯着腰,在尘埃飞扬的路上步履维艰。太阳无情照射。靴子带起的阵阵红土,裹在路两旁的树木上,看起来病怏怏的,灰蒙蒙一片。尘埃飞到军装上,和我们脸上流下的汗汇成了泥水。步枪的吊带和刺刀的刀鞘发出碰撞声响,帆布包里的各种工具叮叮当当作响。头上那顶钢制头盔把脑袋压得剧痛,“跟上,保持间距,跟上”的命令从队伍这头传到那头,一直回响。
我现在都分不清楚究竟哪个更令人心力憔悴,是那重复不变,还是那谨小慎微——重复不变,没完没了地把这只脚摆在另一只脚前面;谨小慎微,和前面的人保持五步间距,“以免一人不慎全军覆没”。即便是在最遵守纪律的部队,行军部队也会出现“手风琴效应”。由于步子大小不一,队形也就忽长忽短。一开始,整个连走得很轻松;接着便突然停住。我们扎成一堆,相互推搡,等待指令,伸展四肢以缓解背部疼痛。队伍又开始移动,像极了靠站列车再度出发时的颠簸样子。队伍间隔拉大了。我们跑几步保持间距,接着耳边又传来一阵怒喊:“跟上,保持间距,跟上。”终于,我们可以休息五分钟。我们卸下背包,一阵烟般跑离马路,冲到堤岸上,筋疲力尽地躺在凉爽的草地上。这时间足够让我们狼吞虎咽从食堂带出来的食物,抽几口香烟,不久又传来那该死的指令:“H连,给我起立!抬屁股抬腿,给我起立,出发!”我们像劳改队的囚犯一样,慢慢悠悠、极不情愿地收拾东西,再度出发。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如此反复。收东西,放东西。有些时候,我都不记得自己是否还做过别的事情。大学生活消逝了,似乎我整个人生不过是背着千斤重的包袱,顶着烈日,走到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马路上。我肯定,海军陆战队生涯的本质就是吃苦受累。
不过,也有令人欢喜的时刻,多少弥补了接连数小时、双脚起泡的行军。我记得有一晚,我们有气无力地穿过一片防火山地,前往一个野营地。来到一个山头,我看到前方的领队连,艰难地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路上的他们,像是两条锁链,一条跟在身形瘦长的指挥官西摩(Seymour)少校后面,另一条跟旗手后面,那面红色三角旗耷拉着。当后者来到另一山峰,微风吹动旗帜,金黄色的H字母时隐时现,旗手向山下走去,旗帜又耷拉下去,渐渐消失不见。队伍在后面踉踉跄跄,带起一阵朦胧尘土,紧随其脚后。军装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的汗渍,经年累月的擦洗让那条子弹皮袋边角磨损,成了土黄色。毛毯裹成一团,搭在背包上。左摇右摆的步枪像是士兵后背上那些棕色器械的一个褐色斑点。
防火线那头是看不到尽头的树林。太阳在天际线那头一深一浅的树丛上徘徊眷恋,如同绿色大海之上漂浮着一只巨型橙色气球。空气渐冷,松香袭人,这是南方一个催人入梦的仲夏之夜。我跌跌撞撞来到两山之间,爬上去,又走下来,眼前终于只剩下平地一片,真是谢天谢地。远方,山路和柏油路交汇了,再往前就是营地。能够在树林里看到柏油路,此景果真令人惬意。整个队伍发觉就差最后一步时,都不禁加快速度,近乎一溜烟小跑。靠近终点的一群士兵给军旅歌曲的调子填上新词高歌起来,其他人还一唱一和。
第18节,
我要去山上,快活又逍遥
噢,小丽萨,可爱的丽莎简
可她不肯去,妹妹却愿意
噢,小丽萨,可爱的丽莎简
喔…噢…噢…噢,小丽萨,可爱的丽莎简
我要去拉卡
噢,小丽萨,可爱的丽莎简
她心知肚明,可是却不肯
喔…噢…噢…噢,小丽萨,可爱的丽莎简
噢,小丽萨,可爱的丽莎简
这歌声简直是在公然挑衅。他们刚刚顶着烈日骄阳,肩负40磅①重的背包,艰难行走近30英里②山路,现在却引吭高歌。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