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为方便大英帝国更便捷地通往印度和东南亚。运河开掘时,英国国力如日中天,运河有重要的战略和商业价值。航过苏伊士运河,我上了实地的一课。
我们在埃及赛德港停留时间甚短,不能到著名的金字塔和其他古迹一游,但我刻意下船,踏足在非洲的土地上,以便日后可以吹嘘说,我在少年时期便曾到过亚、非、欧三个大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Chapter04 航向世界(6)
船过地中海,我们可一睹北非的风貌。虽不能辨认各个城市,但据地图所示,我们会经过丹吉尔和卡萨布兰卡,这个自由开放的城市,在二次大战期间成为国际间谍云集之地。经过直布罗陀时,所有乘客都挤到甲板上,一睹雄峙于地中海狭隘的出入口航道两岸的两座山峰,它们就像战舰上两个望塔,守护着直布罗陀海峡。我拍了好几张照片,但胶卷要过了很久才冲出来。因为我用的是半格35厘米相机,要拍完七十五张照片才好把胶卷取出,也要找适当的机会购买显影液和定影液,然后解开我的行李,找出冲晒箱来。还有,我要与居留地的人混熟了,才好打探冲晒胶卷的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干脆把胶卷拿到摄影店去冲出来便算,也许是我什么都喜欢自己动手的缘故吧。
进入以气候变幻无常而恶名昭彰的英伦海峡,在不足一小时内,和煦的太阳给重重阴霾掩盖,温暖突然给寒凉一扫而空,狂风怒哮,暴雨来袭。我们的巨轮在大浪中变成一叶小舟,我们这才领受到真正的海上生活。这种海流和天气,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名为“湾流”的巨型旋涡所起的作用。对西欧来说,湾流是上天的恩赐。源自赤道的海流,形成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椭圆形弧圈,在地球自转和行星的力量牵引下,向北流经英国西岸、丹麦和瑞典,这道暖流发挥极大作用,即使在北纬60度,气温也没有美国东岸北纬40度地区那么低,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当地的气温要低得多。温暖的海流和寒冷的空气相遇,遂令天气极不稳定。在英国,早上可能阳光普照,但不一会儿便变成阴天。我们由北海进入泰晤士河入海口水域,自然就要与这种气候先打个招呼了。
我们就是在一个典型的阴沉早上,航进泰晤士河下游提巴利的伦敦港。没有乐队敲锣打鼓来迎接,只有移民局的官员坐在一列长长的柜台前,检查来客的护照和文件,仿佛这些人都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潜入伦敦做不法勾当。轮候过程差不多要几小时,轮到我的时候,我已差点儿昏了过去。当然,先前的景象只是出于幻想,移民局官员看了看我的文件,就预祝我学业顺利。
本来担心不知哪里可以找到英国文化协会的代表,但看到在船上认识的朋友早已在英国文化协会的横额下齐集等候,便放下心头大石。我们一行人将要乘火车到伦敦的维多利亚站,与其他文化协会的代表会合,并且可以领回自己的行李。
我被安排坐进一个八人车厢,其他人都是我不认识的。在前往伦敦途中,只见翠绿的田野间分布着成行成列的灰黄色廉价住宅,我清楚记得车厢内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说:“你看,这些房子住的都是低下层的人,我们在殖民地的房子就比这些大得多,又有佣人负责煮食和打理家务,可老家就是有这样不争气的人。”
我虽入世未深,对这样的话仍觉得刺耳。我看那一行行外貌相同的房子,砖砌的外墙的确显得千篇一律,但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里面住的人就是不争气。我紧紧地记住这番说话。但有点意外的是,这种妄自尊大的态度,在英国的一般民众中倒很少见。劳工阶层是“地上的盐”,是一国的支柱,他们心地善良,乐观爽快。
步出火车,我还没想到,这儿,英国,就是我未来十年的家。英国文化协会的人即时上前迎接。这个组织旨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殖民地的关系。我们这一群来自英国最后几个殖民地的学生,将住进英国文化协会的兰开斯特宿舍。所有初来乍到的人,都先在这里住一阵子,上上熟悉环境课,才继续自由行动,鸟散到各自的目的地,大都是大学宿舍,或与英国家庭共住。
我对兰开斯特宿舍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广阔的礼堂。它的天花板很高,木板砌成的墙壁,地板也是木的,经多年践踏,已成棕黑色,十足一个中世纪古堡的宴会厅,只是天花板上吊垂下来的,是洋烛形灯泡而不是真正的洋烛,也没有豪华的锦缎布帘。厅内没有地毡,也没有家具,只有一行椅子和几张长台,环绕着四边墙壁摆设,所有的活动都在这里进行。两日后,我发现宿舍原来离伦敦最大的公园——海德公园很近,只消步行一会儿便到。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