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无人可告发,被判处三年徒刑。他原以为这是个误会,父亲会替他说清,很快便会释放,哪知父亲在他之前已被捕,后瘐死狱中,1955年才平反。米佳完全绝望,幸亏济明等老布尔什维克开导他,叫他坚持住,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保持做人的尊严。米佳晚年回忆道,如果没有济明等人的支持,他不知自己会怎样,或干出蠢事,或同盗匪混在一起。他们到达位于斯沃博德内市的劳改营后,米佳被分配在化验室,他拼命工作,被提前释放。劳改营留他以普通公民身份在原处工作,他谢绝了,决意返回莫斯科父母身边,寻找不知他突然失踪原因的玛莎。一到莫斯科他才知道父亲被捕,而刑满释放人员在莫斯科不得停留二十四小时。米佳只得返回劳改营,仍在原处工作,但已经不是犯人了。他工作得极为出色,并在冻土地研究方面做出贡献。劳改营替他撤销前科,已经不是刑满释放人员了。他再次返回莫斯科,没想履历表像一道高墙,把他同莫斯科隔开。他不仅仍不能在莫斯科居住,也不能在其他大城市居住,只好第三次回到远东。此时他已完全打消回莫斯科的念头,潜心研究冻土地,并写出一部颇具科学价值的专著。他在写专著时回忆起他和劳改犯们铺设输油管道的日日夜夜,又写了一部小说,发表在《远东》上。这部小说便是《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远东》是一本发行量很小的杂志,小说没产生多大影响。这时苏联虽战胜德国法西斯,但国家遭受严重破坏,极需唤起人民劳动热情的作品,鼓舞人民重建家园。《新世界》主编西蒙诺夫在《远东》上发现《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正是自己寻找的作品,便决定在《新世界》上发表。小说给米佳,即阿扎耶夫,带来巨大荣誉,他毫无阻碍地回到莫斯科。尽管他的作品影响极大,人人争读,但在那些艺术上平庸、政治上霸道的作家眼中他仍是有污点的人。他们虽在创作上无法同他竞争,但也有比他骄傲的地方:没坐过牢。阿扎耶夫没能入党,因为同行们咬住他“污点”不放。米佳深夜对妻子说,有人不断对他说:“何必老提过去!”他则认为为了将来决不能忘记过去。“我的经历只是一个人的提醒。我个人的命运以及千千万万经历过痛苦与不幸的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命运,是我们整个民族命运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由此看来,他写《车厢》时已远远超越了个人的动机。
。 想看书来
蓝英年:去远离莫斯科的……劳改营——从《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到《车厢》(3)
《车厢》是社会缩影,每个犯人的遭遇都是体制的反映,无产阶级专政的体制迅速转化为斯大林个人专政的体制。基洛夫的死加速了这种转化。
车厢里的犯人都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被捕入狱的。睡在米佳左边的是二十三岁的工程师沃洛佳。沃洛佳在孤儿院长大,后入党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同女友娜佳结婚。一天新婚夫妇在朋友家听一个聋子闲扯,听得无聊便离开了。后有人告发他听反革命宣传不揭发,便被捕了。侦察员审讯他:“有人当着你的面进行反苏宣传,你应立即揭发,沉默等于包庇敌人。”沃洛佳回答:“我不认为他是敌人,他不过是个自命不凡的无聊家伙。”“你不认为他是敌人说明你赞同他的观点。”沃洛佳便以“不揭发罪”被判刑三年。他在劳改营中完全可以担任工段长。睡在米佳右边的是绘图员科利亚,与他同年。科利亚在中学同女生尼娜恋爱,两人决定成年后结婚。中学毕业时尼娜在斯大林相片背面写下誓言:“亲爱的科利亚,我向你宣誓:一辈子爱你。我特别写在我们所有人最亲爱的人的相片上。”尼娜把相片赠给科利亚,以示誓词的郑重。但女方父母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尼娜屈服了,给科利亚写信:“我最后对你说,咱们一切都完了。别再到处找我。就当我死了。”科利亚接信后气得要命,骂她的誓言一钱不值,当即撕毁誓言,即斯大林相片,用信封退还尼娜:“你既然如此无情无义,我退还你虚伪的誓言,我也撕毁你的爱情。”尼娜父亲把撕碎的相片交给内务部:“你们瞧,这家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科利亚被判了三年刑。他急于报仇,中途逃跑,返回莫斯科时被击毙。
掏粪工斯捷潘老头被判了五年刑。他说:“我们全家靠掏大粪养活。”儿子原是司机,女儿是食堂服务员,全家挤在一间狭窄的地下室里。一天看到墙上的告示:绐掏粪工分房。儿子女儿便也当了掏粪工。他们一天天干下去,从手推粪车改为挖粪汽车,但房子还没有影儿。儿子爱上姑娘,小伙子长得挺帅,女方家里自然没意见,但知道他们的职业后,坚决不干了。同这样的家庭攀亲,还有脸见人?老头向他们解释掏粪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