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押送官员吓得撇下这群苦力就跑。
孟商部族见雍朝人就杀。
等这群苦力再次逃过雁水河渡口的时候,只剩下不足百人了。
往南走,是雍朝北边最后的关隘雁回三关,关上的人,必然不会给他们开关,说不定还会当他们是孟商部族的细作,在关上射箭杀了他们了事。
往北走,是孟商部族刀兵。
这时候,姚金山站了出来,拎着一把不知道是哪户逃难人家丢下的砍柴刀,大喊一声:“拼了。”
横竖都是死,不如拼一拼。
这一拼,真的拼出了一条血路。
雁水河自落雁山而出,流向东北,而落雁山的山脉,则是向东南去,一山一水中间,夹着一处山势平缓,易守难攻的地方。
姚金山就是带着这群苦力,一路借地势躲藏,逃到了这里。
孟商族刀兵全军覆没,这群苦力只活了三个人。
就是如今姚家寨的大当家姚金山、二当家孟传宗和三当家刘大,三个人扯旗起了姚家寨的时候,只剩下一把断了刃的砍柴刀和一个铁笊篱。
还有从孟商部族刀兵那里夺来的两把半孟刀。
时年雍朝倒数第三个老皇帝还活着,六十多的老头,宠得一个十七岁的贵妃无法无天的。
和落雁山姚家匪寨一同送到老皇帝案头的,还有一份孟商部族夺了河北平原的奏折。
老皇帝扫了一眼奏折,拍案而起:
“竟然敢有人在朕的地盘拉大旗起义!这日子没法过了!速速给我去剿匪!”
至于孟商部族屠城劫掠?
老皇帝没提。
五万大军,由一个只会咬文嚼字的酸书生带着,浩浩荡荡地到了姚家寨。
至于期间领军的书生如何折辱君中将士的故事,此处略去十万字。
总之等朝廷的剿匪大军到了落雁山,只剩下五千来人了。
故事听到这儿,姚秀花觉得这个数一定是错了。
“杜叔叔,你记错了。”姚秀花靠在丫头的肩上,提醒道。
杜仲继续捏着他的八字胡,继续淡定地说:“没记错,因为我就是那时军中的将领之一。”
姚秀花:“……”
总之,在落雁山上,迎来了杜仲和一千多无家可归宁愿落草为寇的全副武装的战士。
杜仲的故事说得极慢,孩子们听得很开心。只不过年纪尚小的他们,只听了个热闹,见杜仲示意说已经讲完了,就都跳起来,连蹦带跳地跑去玩了。
也有人招呼秀花,但看见秀花一脸闷闷的,只以为是她身体刚好不舒服,就自己先跑了。
而姚秀花的心智是二十五岁的成年人,这个故事只让她觉得沉重和难过。
“杜叔叔,”姚秀花沉默了很久,才抬头问,“那,你知道我娘么?”
杜仲看看她,也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地说:“你娘亲……”
在杜仲投奔姚家寨的一个月后,姚金山就带回了一个脸上有烧伤、跛了一条的女人,姚金山叫她“玉妹”,就是姚秀花的母亲。
当时大夫说,玉妹活不过一年。
可是玉妹却在姚金山的照顾下,又活了六年光阴,直到怀了姚秀花。
再后来,姚秀花出生了,玉妹却一命呜呼。
“那,我娘为什么会被烧伤?”姚秀花问。
杜仲犹豫了一下,才说:“你爹并没有说,只不过我见她的手上,有马蹄形的伤痕。”
“马蹄形的伤痕?什么意思?”姚秀花并不懂。
杜仲摇摇头:“你爹爹并不肯说,我也不知道猜得是否真切。只是西岭一代的乡间,会给鬼上身的人烫上马蹄形的印记,寓意万马踩踏小鬼不安,甚至还会烧死……”
说着,杜仲看向秀花:“前几天你生病的时候,也有人提要给你驱邪……唉,若不是当初真的以为你要去了,大家也不会想这个注意,毕竟寨子里的人都知道,你爹爹最讨厌邪魔上身之说……”
此刻,秀花低着头,杜仲看不清她的表情,以为她是听到了母亲的事情,心中难过,便出言安慰:“秀花,你也去无需难过,你娘她……很好,你好了,她就会很好……”
“嗯,我知道。”姚秀花依旧低着头,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
姚秀花搞不清楚,此刻流泪,是因为原主对于父母经历的痛心还是因为自己对这些事的同情。
“爹爹他,”秀花声音有些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