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4 页)
突然,队伍前面发出一阵求救之声。吴三桂抬头一看,只见自己队伍中的几个兵卒因为中箭而栽入了峡谷之中,久久没有听到落地之声,只有兵卒凄厉的叫声在山谷之中回荡着,令人毛骨悚然!吴三桂仔细搜索峡谷四周,却不见箭发何处。
吴三桂心里便焦虑起来:看来我低估了李定国!可我们的队伍如何过去呢?若要硬冲,只能徒损兵力!想到此处,吴三桂急令:队伍停止前进!然后依次向后撤出峡谷。
原来,李定国看准这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必经之路!李定国虽然见此处是天然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利,但他还是派得力之将刘正国、杨武驻守在此!在李定国看来,其余清兵不足忧虑,只有吴三桂令人胆寒。自己虽未与之交战,但从李自成败于他手便知他是自己的对头!所以,李定国虽对其他清兵疏于防患,却在此处进行了一番精心布置。
队伍受阻,无法南进,吴三桂心中焦急,又召集众将商量。
胡守亮说:“此关地势险峻,易守不易攻,所以,我认为只宜巧取,不宜硬攻!”
吴三桂说:“我在明处,彼在暗处,彼能射我之头颅,我却不知其箭发何处!如何巧取!”
胡守亮说:“我有一计,不知行与不行!”
吴三桂说:“你且先说来听听!”
胡守亮说:“明兵是躲藏在树林之中,我们只要放火烧之,立刻便将其裸露于外,我军然后攻之。”
方献廷说:“此计不行!一是因为我军也驻扎在其中,若烧山,我军亦无藏身之处;二是此山庞大,山深林密,若烧之,时日太久,而我军又不能耽搁太久!”
吴三桂自言自语地说:“进攻不行,烧山也不行,如何过关?”之后,他突然问:“能否用炮火袭击?”
方献廷想了想说:“用炮火攻击,亦非上策!”
吴三桂问:“为何?”
方献廷说:“此谷狭窄,若用炮火攻击,恐引起山崩,山石滚落下来,我军亦无处躲避。”
吴三桂说:“若让我军步兵攀上山顶,还会被山石所伤么?”
方献廷说:“即便让步兵爬上山巅,也是不行的!”
吴三桂问:“为何?”
方献廷说:“如果战马受惊,我军会不战自乱!”
吴三桂说:“若让战马绕到山麓之后呢?”
方献廷想了想说:“果然是好计!”
于是,吴三桂命令战马绕到山麓之后,步兵爬到山巅,然后让炮兵猛烈轰击峡谷。
躲藏在树木山洞之中的明兵,在炮火的攻击之下,惊慌失措,纷纷从隐蔽之处逃出来,或投降吴三桂,或被杀死。
吴三桂攻下石壶关之后,便又率兵继续南进,一举攻下遵义、开州两城。
李定国得知吴三桂突破天险石壶关,并攻下遵义、开州等城,心中大惊,急令回师贵州。
而此时,从湖南而进的罗托已经攻陷贵阳,驻守城中。
李定国得知贵阳被陷,无处安身,心里更是惊慌失措,与众将商量应付之策。部分将领认为此时罗托虽攻陷贵阳,但其仍是孤军之势,若集中力量攻之,罗托即会溃败,贵阳也可失而复得。而另一部分将领却认为:罗托虽处孤军之势,但吴三桂却已攻克遵义、开州,正奔贵阳而来,我军若是贸然进攻,必处于吴三桂与罗托的夹击之下,那时我军必败。
李定国见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一时难以决断,仔细思索之后,觉得在盘江一带部署防线截断清兵的会合为好。
在此时,还有卓布泰率领的东路军也从都匀、宁远进入贵州。
清朝的三路大军已齐入贵州,准备围击李定国。
令信郡王多尼感到不安的是李国翰还师遵义之后不久便死了。
虽然清军取得节节胜利,但多尼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二、吴三桂与罗托等人在杨老堡商议分道进兵
李国翰死后,吴三桂心中的顾忌便没有了。朝廷派李国翰与吴三桂在一起,名为协助他,其实是牵制。
李国翰死后,其队伍自然归到吴三桂名下,吴三桂的实力又得到大大加强。
这时,吴三桂突然接信郡王多尼之信,要他火速赶到平越杨老堡去。吴三桂立刻意识到这是商量如何进攻李定国之事。吴三桂认为在此情况之下,最重要是保存实力,避免损耗。然而,如何才能保存实力?吴三桂却不得而知。他召集方献廷、胡守亮等人来商量。
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