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现实原则”替代在焦虑中自由地占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而理性典范的影响,是根本不可能改变焦虑的本能倾向的。
由此可见,自居作用的发生,只能是暗示了“焦虑寻求直接快乐的要求的暂时放弃”。
这种放弃之所以是暂时的,是因为理性典范并不一定始终带领复杂理性进行抵抗。
一方面,抵抗本身绝无可能满足焦虑寻求快乐的目的,以使心理的个体恢复其自身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暂时平衡,从而,实现复杂理性的终极目的;
另一方面,过度的抵抗,往往可能成为导致心理的个体产生心理失衡的根由。
从本能控制的观点来说,从慎求无咎的观点来说,理性典范是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
正因为理性典范总是代表每一个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维护者,代表着每一种慎求无咎的限制,因而,一旦环境允许,理性典范则总是趋向于指导复杂理性放弃心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的抵抗,为生命冲动求得完全满足排除障碍和促进发泄服务,使得从生命冲动中涌出的强有力精力贯注再一次在理性典范的对象精力贯注中发挥作用。
第十章 有意行为与置换机制
第一节 有意行为与转移
焦虑的内容,可以通过两条道路进入复杂理性。
一条,是经理性典范许可直接的;
另一条,则是由理性典范带领的。
复杂理性究竟采取这两条道路中的哪一条,对于心理的个体某些心理过程来说,具有至关重要性:复杂理性从觉察到本能冲动,发展为控制它们;从服从本能冲动,发展为阻止它们。
这里先看第一条道路。
即,焦虑经过理性典范的许可,而直接进入复杂理性。
这表明,复杂理性必须最终放弃心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的抵抗。
因而,这种进入是有条件的,必须符合知觉系统,符合理性典范,符合“现实原则”。
惟有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境下,焦虑才能得以获得理性典范的许可,最终,不加改装地进入复杂理性,并在意识领域中直接表现出来,从而,引起有意行为。
例如,逛街看中一件时髦的貂皮大衣,但却手头较紧,口袋里的钱不够,于是,千方百计积蓄金钱,等到钱凑足之后,再去那儿买大衣,即是有意行为的一个例子;
又如,出于爱慕一在身体发育方面有超越其年龄的成熟感,并且喜欢追求与其年龄不相称的着装打扮的少女,以一昧挑逗的言行和举动投其所好,逐渐撩拨起其本身那股自我陶醉的势头达到忘乎所以的地步,在其放松警惕之际,将其引诱上钩,则是有意行为的另一个例子;
再如,因贩毒屡遭一缉毒英雄查处而怀恨在心,蓄意报复,便威逼利诱,买通他常去买烟的那家小店,在他日常购买的烟卷里,渗入他极力想要缉查的毒品,天长日久,终使他沾染上他曾经深恶痛绝的毒品而无法自拔,无疑是有意行为的又一个例子;
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他渴望发财,他相信自己能致富,他坚信每一天,在每一方面,自己都越来越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从一个老富翁那里,得到这个世界上最隐秘的秘密:“一切的财富,一切的成就,最初都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你真的很想要致富吗?那么现在就写下你想要的金钱数目,以及你给自己多少时间赚到这笔钱!快,行动起来!这就是神秘的致富秘密!”,他在对自己立下一个数目与达成的期限之后,好运竟果真如愿而来,他毫不犹豫地抓住机会,利用他人的钱财累积自己的财富,在享受工作的同时,生命像魔术般改变,马上就开始变得富有,同样是有意行为的一个例子;
曾几何时,吃火锅在我国成了男女老幼倍受欢迎的一种美食享受,无论在城市宾馆,还是乡村饭店,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盛夏,火锅热持续升温,生意看好,人们在沸锅滚汤中挥箸舞勺,享受着烫、鲜、麻、辣的奇妙美食,有些食客在某一餐厅吃过一次后,不多久,便想再去一品,越吃越觉味好,不吃浑身不适,结果,乐此不疲,难解嘴馋,后经披露乃知,原来该家餐厅业主置道德、良心、法律于不顾,将罂粟壳放入火锅中,借以招揽吸引顾客,使顾客食后成瘾,其实也是有意行为的一种;
据说,过去有位名叫张三的财主娶媳妇,写了张请贴请穷亲戚李四来喝酒,又特意在请贴下面批了两行小字:“请我是请了,来不来由你,你来呢,说明你贪吃;不来呢,说明你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