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页)
战争就是这样在被云雾包围着的小山上,在那静静的平面地图上,静静地开始了。
头几天,值班参谋们经常收到很多内容几乎相同的电报:许多军、师来电请求首长给予他们艰巨的战斗任务。这些电报都是十分简短和信心十足的。
“经过短期休整后,我军全体指战员纷纷要求在解放中南大陆最后一役中,争取更高的荣誉,请首长交给我们主要的任务——保证指到哪里打到哪里!”
“从松花江到南海边,我们始终站在祖国战斗的最前线,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进军命令,在野战军首长的指挥下完成解放全国的光荣历史任务,希望给我们艰巨的战斗任务!”
我们的指挥部非常熟悉自己的每个部队。来自松花江畔、长白山麓久经战争考验的第四野战军,每一个指挥员、战斗员也异常熟悉自己的指挥部。指挥部与野战军——大脑与四肢——如此熟悉、默契,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当战士们翻山涉水,爬冰卧雪,甚至当身边的战友倒下去的时候,这种彼此信任也会赋予战士们继续战斗的力量,直至最后胜利。虽然这里距离前线数百里,但我们的指挥部是与每个指战员的脉搏一起跳动的。
在广东战役结束的当天,即11月4 日,四野总部决定:以第12、13兵团和二野第4 兵团及桂滇黔边纵队、粤桂边纵队共9 个军30个师40万余人,分西、北、南三路向广西进军。
同日,林彪、谭政、肖克向中央军委报告进军广西的作战部署:“我军拟即开始分两路前进。第一步求得首先切断敌退云南,退雷州、廉州、钦州的道路,尔后再依当时情况调整部署歼灭敌人。兹将目前大约部署规定如下:(一)13兵团两个军首先歼灭通道、靖县之100 军、103 军,尔后迅速向思恩。河池地区前进,并继续向百色、果德之线前进,第一步争取切断敌退云南的道路。(二)陈赓部第一步先头军10号左右出发,进至郁林、博白之线,防敌退雷州半岛。尔后,则依情况向南宁前进。如敌有退钦州、北海动向时,则向钦州或廉州前进,其余两个军在后策应。估计该兵团目前虽较疲劳,但伤亡不大,只要不将俘虏编人部队而另行编训,略迟跟进,则目前仍能参加作战。两广气候较热,到南宁后发棉衣仍无问题(汽车送甚快)。(三)我40、41、45三个军,待程于华部及陈赓部先头军超出后,再行出动。拟以一个军经道州、永明、恭城。平乐、荔浦前进;以一个军沿湘桂路前进;以一个军沿湘桂路以北地区前进。49军三个师则准备放在第二线,沿湘桂路两侧摆开,担任剿匪和掩护交通与筹粮。”
这一部署是以西路军、南路军首先完成战役迂回和包围,切断白崇禧集团逃跑的道路,尔后以北路军南下,协同西、南两路大军,聚歼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6 日,中央军委批准上述部署。
根据上述作战计划,林彪等指示第38、39军及第13兵团:“此次行动多为猛追穷追的性质,故盼部队注意轻装,一切笨重装备与物资可指派部队掩护随后跟进,全军对沿途缺粮、缺宿营地、爬山过水、连续行军皆须有精神准备,并须在克服与忍受这些困难中做出光荣的史迹来。”
参战部队受命后,第13兵团位于湘西南的洞口、武冈地区,第12兵团在湘甫的东安、零陵、祁阳地区,第4 兵团位于粤西南的阳江地区,积极进行进军广西的准备。
(15)
38.肖克是四野前指里最忙碌的人。谭政不忘在关键时刻对部队进行政治思想动员。智取博白,活捉张涂
11月6 日,衡阳五桂岭,四野前指。
在云遮雾罩的五桂岭上,人们难得看见前线最高司令员林彪那白皙清瘦的面庞。他足不出户,日夜隐居在四壁挂满了作战地图的斗室里,在躺椅上目不转睛地审视那无言的地图,一坐就是一天。军事家运筹帷幄的方式是极不雷同的。
今天,林彪显得有些兴奋,在接到毛泽东批准广西战役部署的电报后,林彪下令发起广西战役。
西路军第13兵团在代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莫文骅指挥下,第38、39军由武冈、洞口出发,奔袭通道、靖县之敌刘嘉树第17兵团。
此时,刘伯承、邓小平正率二野主力向黔东疾进,连下天柱、玉屏、锦屏。白崇禧预感大事不妙,遂于9 日命令其第门、1 兵团分别向独山、都匀地区和宜山、南丹地区前进,名为驰援黔中,实则从黔桂边境西逃。
西路军遂乘胜追击,于10日占领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