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页)
)陈(度)邓(华)诸同志,并告林(彪)邓(子恢):(一)你们业已聚会于赣州,极为欣慰。你们会议内容应照中央迭次电示及面告剑英者扼要做出决定。
(二)方方等同志领导的华南分局及华南各地党委和人民武装有很大的成绩,新的华南分局及即将进入华南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应对此种成绩有足够而适当的估计,使两方面的同志团结融洽,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以利争取伟大的胜利。
(三)你们一面开会,一面即可命两兵团开始向南进军。第一步进至韶关。翁源之线,准备在该线休息若干天,然后夺取广州。我们认为不应分兵去惠州,待夺取广州再占惠州为适宜。因为四野主力于9 月中旬即可向芷江、宝庆、衡州之线前进。白崇禧必然不战而向广西撤退(他决不会在湖南境内和我决战,所布疑阵是为迟滞我军前进之目的)。我陈邓两兵团应争取于10月下半月占领广州。陈兵团预计11月进玉梧州区域。四野主力则于同时进至柳州、桂林区域。12月即可深入广西,寻找白部作战。刘邓率二野主力,11月可入贵州境内,12月可入重庆。如此,则我各路军可以互相配合。
9 月11日至19日,叶剑英又在赣州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会议,着重研究了华南地区党政军统一协调、解放广东的作战计划、接管城市政策及农村政策、各级领导机关的组成及干部配备、支前工作以及防止帝国主义干涉等问题。
9 月21日至24日,华南分局举行高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分局扩大会议精神,叶剑英、方方、陈赓分别作了报告。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研究了具体部署。
赣州会议,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广东作战的指导方针、作战计划、干部配备、支前工作和城市接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加快广东的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及赣州会议的决定,9 月28日叶剑英、陈赓签发了广州外围作战命令。次日,陈赓将进攻广州的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及四野首长:(一)以四兵团为右路军,于9 月30日起,先后自桂东。上犹、南雄、始兴地区分路出发,顺路扫歼汝城、乐昌、仁化之敌。如敌扼守曲江、英德、翁源地区,除14军主力沿北江西岸,经英德、清远地区直插三水,截断广州敌西退道路外,兵团主力于10月9 日拂晓开始从东、西、南三面攻歼曲江之敌,然后迅速南下,协同15兵团(缺48军)歼灭英、翁地区之敌,尔后直迫广州。如敌不守曲、英、翁地区,则迅速协同15兵团,于10月20日进至三水、高塘圩、归龙市之线,形成对广州西北面之包围。
(二)以15兵团为左路军,于10月1 日自南康、信丰地区出发,10月8 日进至翁源以东地区,依情况出英德南北之线。如英德敌坚守,则协同右路军合歼之。如故南撤,则协同右路军迅速南下,于10月20日进至龙眼洞、车腴之线,形成对广州东北及东面之包围。
(三)以两广纵队、粤赣湖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由曾、雷、林(平)统一指挥。两广纵队于10月10日自和平地区出发,粤赣湘边纵队自龙川和粤中纵队自高明地区出发,于10月20日前进至东莞,冲破顺德、佛山之线,截断广州敌南退道路,等待主力部队歼灭之。
上述部署,是针对余汉谋集团在曲江至广州一线层层设防的特点而制定的,先夺取曲江、翁源,尔后攻占广州,力求在广东境内歼灭余汉谋集团。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于10月1 日复电陈赓并告林彪、邓子恢、叶剑英、方方:“同意你们向广州进攻之部署。”
9 月中旬,参战部队结束休整,开始向湘粤赣边预定地区集结。
右路军第4 兵团经大赓向汝城、仁化开进。其先遣第45师在北江第二支队协同下袭占南雄,解放始兴,为右路军从东北侧进击曲江扫清了道路。左路军第15兵团在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指挥下,由赣州向南康、信丰开进。南路军两广纵队由赣州附近向和平开进。
30日前,各路大军全部到达战役集结地域,并积极进行攻击准备。
10月2 日,第4 、15兵团等部按照预定部署向余汉谋集团发起攻击,广东战役即告开始。
右路军第4 兵团首攻目标直指曲江。
曲江,古称韶州(今韶关市),雄踞粤北;是广东的北大门,也是岭南与内地交通的枢纽,位于北江两大支流侦江和武江的汇合处,三面环水,城市依江而建,凭江而守,自古以来就视为天险。整个城市及临近地区被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