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页)
国和日本对朝鲜施加影响,从而使改革变得复杂起来。尽管自1873 年以来兴宣君已经失势下台,他仍煽动并支持了1882 年抗击外国的起义。在这场起义中,暴民攻打了日本公使馆。中国和日本都向朝鲜派遣了军队,但是中国派遣的人数更众,挟持兴宣君之后还将他在中国软禁了三年。日本则在获得赔款后退兵。李鸿章开始试图在朝鲜优先发展贸易,任命顾问,并且左右了朝鲜政治。
自1880 年起,中国同朝鲜的关系不再受礼部控制(传统上一直由礼部负责同朝贡国的往来),而是转由李鸿章负责。李鸿章接受国内和英国的建议,一直致力于制订一项综合政策。首先,李鸿章希望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军队和海军的同时,通过介人朝鲜内政以促进“自强”运动。其次,他希望清政府能够庇护朝鲜,使之不向日本和沙俄靠拢。这些贸易大国通过与朝鲜建立条约关系来拉拢朝鲜,以便从朝鲜的独立中获得商业利益,所以他们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美国海军外交官(海军司令官)R? W ? 舒费尔特继承外交官佩里的传统,起初试图通过日本与朝鲜缔结条约未果,后于1882 年通过李鸿章在天津成功地缔结了条约。这样,李鸿章制定的该项新政策就传承下来:)李鸿章专门为朝鲜同美国进行了谈判,但是他未能在条约中加上“朝鲜是中华帝国的附属国”的词句。而在美国的条约中却承认了朝鲜的独立。此后从1883 年到1886 年,在同其他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中也是照此办理。
19 世纪80 年代早期,朝鲜面临的最大威胁似乎来自沙俄,同时沙俄也是最令英国提心吊胆的国家。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中国和日本为了争夺朝鲜的统治权而成为最主要的对手。起初中国在英国的支持下似乎古有优势。但在朝鲜国内,更为激进的改革者都被吸引到了日本一方,因为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比中国更为激进。朝鲜国内传统派和激进派的斗争因此也反映出邻近两个大国现代化进程的异同、不过,朝鲜的保守派和各个派别 之间的斗争仍旧是根本问题。中国掳走了兴宣君,导致其政敌上台,即势力极大的阌家族,其在朝廷的代表即是高宗的仁后(常被称为“阌王后”) ; 阌 后及其家族集团乃与中国合作,废除了兴宣君的一些改革措施,但他们同样反对那些追随日本模式的人大搞现代化。全国政令难以统一,这在权力集团内部的种种倾轧纷争中即可看出,而朝鲜因此也始终难以实现独立与现代化的目标。
外国的影响势如潮水般猛烈冲击着朝鲜的内政。1881 年朝鲜向中国和日本分别派出了文化使团,尔后朝鲜又于1883 年遣团出使美国,1888 年另一支使团则在华盛顿有了自己的公使馆。美国在19 世纪80 年代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布道牧师和慰问使节也同样波及到了朝鲜。但是,尽管这些人支持朝鲜独立,正如他们后来支持“中国统一”一样,华盛顿方面却从未考虑过动用武力来实现这一想法。
1882 年到1894 年是中国政府在汉城进行统治的时代,然而,颇为矛盾的是,止是这个时期同日本的接触激发厂越来越多的爱国民众接受西方的民族主义和改革观念。日本的自由派人士,如板桓退助,曾为金玉均和洪英植等年轻改革者出谋划策,并亲眼见到日本在朝鲜开启一了一个新的时代,一如美国曾对日本所做的那样。但是,这些朝鲜的改革者,由于一心要按日本的模式西化,于是将阂氏统治集团和中国的控制影响视为障碍,井于1884 年发动厂政变。他们根据日本提供的情报刺杀了儿名保守派官员并挟持了国君,但是这场政变被中国一位很有气魄的年轻官员哀世凯所阻挠,他击败了日本公使馆的卫兵,救走了国君。这一事件到了1885 年方得以解决。1885 年,李鸿章同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在大津淡判后达成《 天津会议专条》 〔 ;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两国约定各自撤回兵力,从朝鲜撤回双方的军事顾问,在危急时刻遣回军队和军事顾问之前也要事先通知对方。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日本方面在东京展开了一场激烈辩论,此后决定在卷人国外纷争之前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国力:。伊藤相信时代对日本更为有利,过早为了朝鲜同中国交战只会沙俄从中得利。而李鸿章则感到历史传统和地理都对中国有利。李鸿章继续积极推行现代化改革,强令朝鲜实行英国在20 年前要求中国进行的改革,如建立海关并由中国海关聘用的西方人主持工作,派遣一名美国外交顾问,安装电报电缆,以及汀“练西式新军。作为李鸿章的副手,年轻气盛的袁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