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2/4 页)
制”一出,往日颇有几分塞外江南之景的商屯之地立时就荒芜了两成……
二来折色制下的盐引只需银子即可买到。先时也说了,这盐引是官盐支盐的凭证,可官盐盐场一年就出那么多盐,盐引也比照着就放出那么多,先买先得,卖完即无,可谓产量有限。这盐乃人人所需,可谓销路不愁。两将里下来,盐引就成了比银子更□更保值的流通品。这盐引由官中所出时,每引可支盐三百斤,本钱银六钱四厘,另加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的,虽说通共只用六两六钱四厘银子。可若得不着那盐引,你手中再有千两万两银子,也是无法支到一钱盐。这盐引之重,可见一斑。
原来“守中制”时,还需先行购买用来交换盐引的粮食、铁、马什么的,再长途返运到边关方能交换盐引,费时费力不说,所运之物又是军需,一旦作假太过,延误了军机,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如今可好,单讲一个快字,盐引入手,单只转道手,就是暴利。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一时这贩盐一行中真真是风起云涌。纵是新盐法上特特地注了一条“官身有爵之人,一律不得买卖持有盐引”。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爷当官,太太总没当罢,更何况还有那许多叔舅侄姨的,有关系有背景的多了去了。更有那豁得出脸皮去的内监,就敢空手套白狼,直接让人双手送上也是有的。
如此种种弊端,虽事关重大,所涉广泛,到底天高皇帝远,一时还不曾上达天听。只是林如海林老爷身在其位,却是深有感触。虽知新政携丰绩而出,此时顶风上奏,只怕要惹皇上不喜,他想了又想,奈何过不了自己的良心。是以一道暗折递到了御前。
谁知皇上的意向还未表明,朝中却开始有人弹赅林御史,说他多年来借守中制与军中勾结,私吞军需。言之凿凿,朝野轰动,皇帝震怒。
两位贾老爷正是得了今日朝堂上的消息,思及自家老太太膝下正有位林家的侄女借住,是以忙忙地回来报信。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一进十月;天气转凉;某就开始为吾父选陵园。本市十余家陵园一一去走了;同时还努力恶补了一下风水学~
2。说说本文所涉:
以往看红楼同人;动不动就说林父留给黛玉多少盐引;盐票。某是一个实心人;又是个林父控;一时起了个心;就想弄弄清楚。谁知不看还好;一看之下气得不好;原来都当林父是个大贪官啊;林父作为巡盐御史;自个儿留下十几二十万盐引;是什么概念?黛玉拿着这样的钱;有这样的父亲;情何以堪?她就真成朵荷花;一根的污泥。某完全接受不了这种设定;只好自寻出路~
某一定要给林父平反;他再怎么样;不能是贪官;黛玉也不能是用着这种黑钱长大的。是以某就开始研究盐政;盐引~~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一直都知道林如海是巡盐御史;但巡盐御史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盐会有个专门巡它的御史;盐政是什么;等等;真真的";考据";下去;哎;太累人了。某一直对经济这东西全无所知;这番看下来;只看得头都大了;因为全无兴趣;所以看得艰难。
建议大家在百度上搜如下字段:
盐引
两淮盐引案
盐法
巡盐御史
有空的看官也可以去看一看胡雪岩传;去了解一下晋商和徽商起源;还可以了解一下宋氏家族;据说这些人的发家致富;全都脱不开一个盐字。就像现在山西的富人离不开一个煤字一样~
看了这许多书;某就一个想法:新中国不收盐税;真好啊~
还有一叹:经济学真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啊;但经济这东西;的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后道歉:某确是对古代官场不大了解;又不想林父做贪官;又要找一个他有可能被参;信任他的皇帝又有可能信的罪名;我可怜的脑子啊~
87第87章
母亲去世那会子;黛玉为着贾府轻慢的吊丧行为曾借机问过父亲,外祖贾家是“国舅”府;府上是否人人为官,忙得连亲妹妹;亲姑姑去世都不得空上枚香。父亲其时答得也含蓄,只说是个个都是官身。黛玉也并不曾听出话里的含义。只如今在京里住得久了,偶尔回忆起父亲此话;才知爹爹当时那句却未必全是维护之意——这官身与官职差别可大了去了;别的不说;这两府里真真位在三品以上;能站在金銮殿参与大早朝,旁听了对她父亲的弹劾的;统共只得大舅父贾赦与东府的贾珍二位。
可就这两位能站在朝上的挂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