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那时候他的画并不出名,所以现在仪真还很少发现谁保存过板桥早年的画。但是,他作的若干对联却保存下来了。一幅是他贴在学塾门上的:“青菜罗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现在兴化板桥故居所悬“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鞠花茶”的板桥手体,和此幅仿佛,大概是对于“半饥半饱”生活的调侃吧。还有一幅是悬于江村的:“山光扑面因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这幅对联于此时此地十分贴切。江南的润湿天气,江边的水色山光,加之雨声潮声,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这幅对联后来还挂在焦山的自然庵,贴切的程度较之江村尤甚。正是由于这副对联,日后板桥的命运才发生了转折。在民间还有一种传说,说有人保存了板桥当日“欠酒二两”的条子。“河桥尚欠年时酒,店壁还留醉后诗”,可以作证。日后板桥成名,酒家找出欠条,精工裱制,还干脆把店名改为“欠酒二两”,招徕顾客。据说从此生意兴隆,发了一笔小财。
江村这个地方,板桥一生都表示十分怀念。这地方的风景实在太美了。板桥曾向他的弟弟描述道:
江雨初晴,宿烟收尽,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
而又娇鸟唤人,微风迭浪,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⑩
板桥步入中年,写过《客扬州不得之西村之作》《再到西村》,探望送花邻女,再晤卖酒老翁,低回于藤花老屋,和野老回首以往,感慨万千。步入暮年,又写《贺新郎·西村感旧》,对江村读书处无限流连。流水板桥、树篱青瓦、瓜圃空棚、斜阳衰草,都使他魂牵梦绕。他记得江村有个姓徐的卖酒人,为此专门填了一首《唐多令》:“分付河桥多酿酒,须留待,故人赊。”直到晚年,飘泊他乡的板桥,又填了一首《满江红·思家》,说是“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想在这“人间仙境”里终老。
注:
①顾于观诗,见《澥陆诗抄》;王文治诗,见《梦楼诗集·为吴香亭题郑板桥画竹》;凌霞诗见《天隐堂集》。
②见《郑板桥判牍》,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李一氓裕�奈�骸吧习迩湃��街剑��迩徘妆剩�杉媚系美础薄�
③见《板桥先生印册》。治印者为杭州身汝敬。
④1984年,扬州市文联等单位在兴化举办郑板桥诞辰290周年学术讨论会,陆先生至兴化,携来此幅真迹,在会上展出。
⑤据《美术研究》1984年4期《郑板桥与盐城郝氏》一文。调查者为薛振国、董存康、单虹,回忆者为郝昌、郝春林、宗树源等老人。
⑥见《板桥集外诗文、李约社诗集序》。
⑦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⑧可参看兴化郑板桥纪念馆《板桥》总第五期《陆种园与郑板桥》一文。
⑨据仪征市史志办公室《仪征史话》内部发行本。
⑩见《板桥集·仪真县江村茶舍寄舍弟》。
第三章 落拓·漫游·发达
——中年郑板桥
一、落拓扬州一敝裘
中年板桥扬州卖画,当在30岁至40岁左右的十年之间,有一方印章和一首和诗可以作证。印章是61岁辞官以后请朱文震刻的“二十年前旧板桥”,这方印章用在又返扬州卖画的画页上。“二十年前”,当是40岁左右。和诗则是50余岁所作,回忆说“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赫墨代胭脂”。从40岁上推十年,30岁左右开始到扬州卖画,是可以断定的了。
告别江村,板桥来到灯红酒绿的扬州寻找出路,起先并非想来卖画。卖画这件事,在板桥的眼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并非理想。理想的境界当然是因学入仕,求得发达。退而求其次,便是在官府入幕。他的同学顾于观到山东一官署做事,他的送行诗中说有“健羡尔萧然揽辔,首路春风冰雪释”的句子。健羡者,极为羡慕也。板桥一介穷儒,裙带关系中又无达官显宦,要入幕谈何容易,只有仍然陷于“冰冻”之中了。入幕之外,还有一种颇具地位的职业,便是在书院教授。当日扬州书院林立,广储门外有梅花书院、府东有资政书院、府西有维扬书院、三元坊有安定书院、北桥有敬亭书院、北门外有虹桥书院。这些书院大都是达官与盐商举办,为郡城士子诵读之所。书院之外,还有义学若干,董仲舒祠堂附近就有董子义学,收童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