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页)
要与李家人来往!”
见儿子这么说,姜圣初的老婆也出来帮腔:“是呀,自己的女儿也不认了,亏你想得出,还真做得出来,唉哟!”
姜圣初一听,便往外走:“好好好,你们全反了,我也不回这个家了!”
姜圣初气冲冲地出了门。姜信和朝着吴国芬友善地一笑:“想不到你就管起事来了,还很有理论!”
吴国芬并没有想到这就是在做妇女工作,但她感到姜信和这几天特别舒心似的,对她也十分热情,甚至还有些讨好的意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突然,她想起早晨周小莲在河边洗菜时,没来头地问了一句:“国芬,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国芬问她什么事该怎么办,周小莲又不肯说了。
这时,姜信和也来码头挑水;国芬瞥见他们两人彼此传递了一个眼波,想到他们那旧情还在着!
[插叙]吴国芬马上记起姜信和的话来:“你作妇女工作,到时,我的事情还得求你管呢!”
[心语]坏心眼,原来你指望我给你去劝说小莲!
[解说]国芬希望张炳卿与周小莲离婚,但却不愿见到周小莲嫁给姜信和。这中间的原因,国芬也说不清。
吴国芬不理睬姜信和,转身上了织布机子。
[解说]张仁茂同样有个情绪上的问题:如果周小莲走出张家,可能的去向便是姜家,这也是他迟迟不肯向小莲提及离婚一事的原因。
入夜,小镇人常有唱几句山歌来抒怀解闷的习惯。张仁茂喝了几口酒,靠在门边的小竹椅上也哼了几句随口而出的无名腔调,那声音深沉而低回:
“天上要起云,
地上要刮风,
世界上的事情天生成。
岩鹰捉到窝里不下蛋,
黄牛水牛配不拢。
斗死了牛,
飞走了鹰,
竹筐子挑水一场空。
各人生来自有路,
你当初何必瞎操心!
[场景5] 遭遇强敌
这天,姜信和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在锅里抓起两个荞麦饼,连咬几口,一转身又急急忙忙出了门。
姜信和是去找张炳卿。有个农民协会的人报告, 几个大兵买了只鸡,弄来了些酒,正在他家借锅借柴弄饭吃。
那个守在门口的大兵还用外地话问他去小镇的路有多远,怎么走,更让他犯疑的是,那些人身上都藏着短枪。
张炳卿一听这些人带着枪支,很有些动心,但估摸不准这是些什么人。
姜信和说:“这肯定是被打散的国民党军队。他们带着枪支,是想去找部队,要不然就是要打劫百姓; 反正不会是好人。”
张炳卿同意了:不管怎样,先把枪缴过来再说。
于是,他们简单商议了一下办法,带上十几名武工队员急忙赶去。
当他们来到周家山坳的时候,那些人还没有出门,守在门口的那个大兵正低着头在啃鸡腿。
武工队的人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十多个武工队员便从隔壁邻居家,从菜园后门潜入屋里,一声大喊,突然逼近了那些人。那些人用听不懂的外地话骂骂咧咧,大概是说他们既不是土匪,也不是逃兵,没作多大反抗就让武工队员下了枪。
武工队员七手八脚用绳索把这些人全捆了个牢牢实实。其中有一个像是为头的,他一点不慌,脸上还带着笑,比画着,朝张炳卿说了一通话,总算弄清了那意思:“误会了!知道你们是这里的民团,你们可以把枪扣下,我们是正规部队,只借路过境。我们的部队就在山那边造饭休息,是长官令我们前来与你们联络的。。。 你们现在就可以去见他们!”
其所以出现这种可笑的情形,是这家主人谎称,小镇的民团正维持着这一带的治安。
张炳卿听了,便立即组织撤离。
武工队一下子就夺了七八条短枪,无疑是一个大胜利。他们决定从小镇经过,显显威风。
一路上,看热闹的群众聚近来,拉成了一支百多人的队伍。武工队一进街口,便朝天放了两枪。
听说武工队打了胜仗,街道两旁的人都引颈观望,有几家店铺还放了好几挂鞭炮。
彭石贤放学回家,迎面碰上了这列威风十足的队伍,而且,一眼就看到张炳卿走在队伍旁前后指挥,张炳卿还朝石贤笑着拍了拍腰间挂着的短枪。
在彭石贤眼里,炳哥无疑是一位光芒四射的英雄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