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普遍流行的理由。习惯于过分抱怨的人经常是不会听这些理由的。尽管如此,你还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可以保持沉默;你可以确定什么是你同意的或是不同意的;或者你可以清楚明白地说明一下你与他人不同的观点。
美国第33届总统亨利·S·杜鲁门曾说过:“我从不让别人陷入困境中,我只说事实,但他们认为那是活受罪。”公元1世纪,一个达观的奴隶埃皮克特塔斯说过:“一个人要寻找真理,必须先想到它是否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会。”这说明他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自我觉悟。后来,到了20世纪,当代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他名为“存在”的研究课题中,表达出“忠实于自我”在存在价值中是非常重要的。
继续亲自寻找,你将会发现一个真理:陈词滥调地过分抱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第三章 逃脱抱怨的牢笼(1)
与我们告诉小孩子要说实话恰恰相反,我们更多时候会尽量歪曲事实真相以逃避责罚。尽管如此,在事实与谎言之间,人们通常偏爱事实。
欺骗像魔鬼一样在脑海中闪现,为了逃避抱怨,它会以各种伪装进入现实世界。
一个男人出外旅行提早回到了家,他发现妻子正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睡在床上。勃然大怒的他吼道:“你怎么能和别的男人睡在一起!”他的妻子说:“什么人?”丈夫说:“那个人。”他的妻子说:“没有别人啊!”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那个男人慌忙穿好衣服从窗户逃了出去。他的妻子继续问:“你说的人在哪儿呀?”丈夫站在那里,开始怀疑自己了。当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去做会直接导致自己受到谴责事情,一些人甚至会用极其可笑的方式使自己免于受到谴责。
寻找逃离抱怨的缝隙
你一定经常听到这句话:“这该怪谁?”即使你并不是天天都听到这句话,你也一定会看到许多否认事实和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例子,或者你在自己的身上也能找到这样的习惯。
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为此而争辩,有时会想:“为什么该我受责备呀?”当我们犯下错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判断失误,是记忆出了问题,是思想不集中,或是发生了意外。我们不可能通晓一切,因此有时候我们会缺乏某方面的知识。事实上,有许多合理的失误可以作为我们的证明、解释、借口。但是,人们也会故意地制造一些困境,然后用虚假的理由或者寻找某些渠道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假如责备不是那么令人痛苦,我们也许就不必去寻找办法来解释我们前后不一致的或者该受到责备的行为了。但是,责备会导致痛苦和惩罚。为了避免痛苦和惩罚,人们只好用各种办法来躲避了。我们已经在第一章中看到了一些作为心理欺骗目的的逃避责备的策略,这些逃避责备的努力也包括转移批评、推卸责任、抱怨别人、妨碍进程、使之合理化、矢口否认、找借口、大事化小、争辩以及歪曲事实以逃避责任。豁免理论帮助我们懂得人们经常花大气力逃避责备的潜在原因。
该理论有以下这些假设:
我们生活在抱怨的文化里,在这里,过分抱怨的想法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
避免或者逃避责备是一种很强烈的人类社会动机。
有两种光线,一种很舒适,一种不舒适,绝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前者。
豁免策略为人们提供了至少暂时能够逃避责备并保持良好印象的途径。
让我们来看一些豁免的策略,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这不是我的错。”
“我并不想那么做的。”
“没有人告诉我不要那么做。”
“我没有做过。”
“要不是因为……这事就不会发生了。”
这些句子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很羞涩的否认。否认是人们用来防止责备的一个很经典的方法。当这种有意识的豁免策略成为一种个人爱好时,经常会引起彼此之间的裂痕。
“我并不想那么做的”是一种希望获得宽容的恳求,它不带有任何负面的企图,只是对自己清白的一种很含糊的宣称。
“没有人告诉我不要那么做”表明这个人在装聋作哑。
“我没有做过”是一种直接的否认。
“要不是因为……这事就不会发生了”是一种通过展示客观责任来否认自己的责任的方法。
第三章 逃脱抱怨的牢笼(2)
豁免策略会产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