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忠饬耍坏谌�欤�谌�鲂『蜕邢律搅耍�式鸾�2000文卖不卖,金匠有点后悔当时没有以4000文卖出去;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小和尚的开价已经到了200文,金匠都已经麻木了;第七天,老方丈下山了,开价500文,金匠想都没有想,马上拿过钱,把金佛塞到老方丈手上。又过了很久,金匠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谋生,看到有个金铺在卖金佛,做工还没有当初自己做的那尊好,开价2000文,有不少人问津。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中,缺乏逻辑的过度恐惧和最大悲哀,正是像金匠一样的个人投资者。在6000点乐观看多,在1664点悲观看空,是最真实的写照。每天担心市场每一个细节的波动,而不是关注自己所持有资产的真实价值,被大涨引诱得欢欣鼓舞,或者被阴线折磨得提心吊胆。
经过股市的几番轮回,很多人才会明白严谨的投资纪律和平和的投资心态比选择好股票的贡献度更高,否则即使拿着金佛,也只能卖个木头价格。很多股民朋友都喜欢看大盘,每天晚上判断大盘是涨或是跌,盘中一看到大盘杀跌,就迫不及待地卖出手上的股票;看到万科、招行在拉指数,又把刚卖掉的股票拣回来。就像金匠一样,和尚出什么价,是和尚的事,为何要影响自己的判断?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过: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非常简单并且永恒不变,如果你持有一家赢利不断增长的公司的股票,那么你的股票投资回报将会十分丰厚;在股市里耐心等待更长的时间会让你的投资回报加倍;想知道在任何一个交易日股票走势的人们都会问:收盘是多少点?其实更应该关心的是上涨股票数目与下跌股票数目之比是多少?这种上涨/下跌比率更加真实地描绘了当天股市的真实情况。
对于自己所真正了解的公司,就不会受市场情绪困扰盲目割肉,把金佛贱卖出去了。这是不要盲目割肉的道理。但是作为投资者,应该明白,如果学会了止损,就觉不会到最后盲目割肉了。
笔者非常担心的是,身边很多新入市的股民朋友喜欢“止盈”却不会“止损”。彼得·林奇也提出过股市上一个现象,许多人总是留下满手的“烂股票”,而丢掉所有“好股票”,对于错误的决策不愿意认错。但是,在股市里长久的生存下去,止损是第一要义。1万元的本金,亏损10%止损,赢利11%就可以扳回;亏损30%,要赢利45%扳回,如果亏损50%,就要翻番才能回本了。
“5·30”第一天,有不少老股民敢于在集合竞价直接挂跌停板出货,就是经验告诉它们,面临可能更大的亏损,必须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要盲目割肉,学会勇敢止损,看起来是两个矛盾的建议,却是股市上的辩证智慧。记得“5·30”事件过后,大霄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诫投资者对A股市场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永远不要想驾驭市场,尊重市场,承认现实。止损和割肉的辩证,也只有在市场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切的领会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股神与大师
“造神”是国人的传统,股市也不例外,正所谓“股市代有神仙出,各领*三五年”。可惜,股神很多,大师太少。
人们崇拜大师,却更喜欢追捧股神,因为大师只给方法,股神给的都是结论。A股历史不长,但每个阶段都有“股神”出世。杨百万、赵笑云、林园、“带头大哥”、叶荣添……这些都曾光芒耀眼的明星,有些还活跃在舞台上,有些已黯然失色,有的被迫远引甚至锒铛入狱。
“股神”们之所以成为“股神”,必然在某些时段的预测颇为精准,能给股民快速带来财富的增值,精准得甚至让人觉得神秘。“午夜的太阳下,隐藏着寻金人的怪异之事”——《对冲基金风云录》曾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因投资失败而落魄的经纪人,一次意外遇到了一位卖《华尔街日报》的老人,神奇的是,这份报纸记载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市场所发生的结果,虽然老人并不是经常出现,但足以让这位经纪人成为万众追捧的“神”,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讣闻……
这是一个黑色的幽默,其实以讽刺的笔法,告诉了我们,靠频频短期预测而显赫的“股神”并不能长久,追随的这样的“股神”恐怕也不过是一条不归路。笔者也亲历过股市江湖大佬失手的故事。“武叔”(化名)纵横江湖十数年,阅股无数,做过券商老总、管过社保,管公募基金的时候,业绩出类拔萃;后来自立门派,业绩同样斐然。中国国航上市2元白菜价烂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