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移交法军之前,暂时交出亚历山大里亚;法军将控制目前所占领的一切地方;法军可以在皮埃蒙特境内自由通行,并有权在瓦伦察渡过波河;地方警察必须解除;正规军要分驻各地作为警备队,无论如何不得引起法军不安。这些条件遭到撒丁代表的严辞拒绝,会场气氛十分紧张,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最后,拿破仑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才能,利用法军的胜利不断地对撒丁代表进行威胁,施加压力,终于迫使他们接受了全部条件。当天中午,双方正式签署了停战协议。这样,皮埃蒙特,这个通往意大利北部的大门,在不到一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就被拿破仑打开了。撒丁国王,这个曾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两兄弟的岳父,感到女婿的事业和自己的威严同样扫地荡尽,在签署凯拉斯科停战协议后数日,便抑郁而死。
4月26日,拿破仑在凯拉斯科又一次向士兵们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他说道:“士兵们,你们在15天内取得了6次胜利,缴获了21面军旗和55门大炮,攻克了许多坚强的阵地,占领了皮埃蒙特最富饶的地区,俘虏了15000名敌军,杀伤敌人1万多名。……你们什么都缺少,却补充了一切。你们没有大炮,而打了胜仗,没有桥梁而渡了河,没有鞋而急行军,没有酒和经常没有面包而露营……。士兵们,祖国期望你们去取得重大成就,你们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吧?你们还有许多仗要去打赢,许多阵地要去夺取,许多河要去渡过。你们当中是否有人勇气低落了呢?没有!我们所有的人都要确立光荣的和平……,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在回到自己村子的时候,能说上一句:我曾经在战无不胜的意大利军团作过战。”士兵们的尊严和荣誉感被激发起来了。这支曾经是衣衫褴褛、半饥饿的、士气低落和纪律涣散的军队,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已成为一支所向无敌的优秀军队了。现在军中再也无人怀疑拿破仑的权威和指挥能力,将领们最初对拿破仑的妒嫉和不信任也一扫而空,拿破仑获得了部下诚恳的信仰与合作。
洛迪战役
法军在皮埃蒙特的胜利,使得北意大利战场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奥地利人在意大利陷入了孤立境地。拿破仑决定,充分利用协议给他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把战争推向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属地——伦巴第。
4月底,博利厄亲自率领一队骑兵突袭了亚历山大里亚、托尔托纳和瓦伦察三个要塞,但遭到失败。博利厄慌忙率领主力退守波河北岸,企图凭借波河挡住法军直趋伦巴第首府。拿破仑为了渡过波河,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欺骗措施。在凯拉斯科停战谈判中,拿破仑“郑重其事”地提出,撒丁必须无条件地向法军开放瓦伦察渡口,并且将这一要求故意透露给博利厄元帅。紧接着,又命令马塞纳、奥热罗、拉哈平等分别率部队进驻托尔托纳、亚历山大里亚和伏赫拉等地。5月3日,拿破仑将法军大本营从凯拉斯科移到托尔托纳,并亲自指挥,多次在瓦伦察附近发起牵制性进攻,摆出了一副要在此地强渡波河的进攻架式。博利厄对此深信不疑,并派出重兵在此地防守。
5月7日,狡猾的拿破仑亲自率领部队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急行军到波河下游50英里的皮亚琴察,用品通船只载运士兵渡过了那条大河。拿破仑的突然出现,使得刚巧在此地侦察的两个奥地利骑兵连惊慌失措,法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奥地利骑兵赶出了阵地。博利厄得知这一情况,惊愕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拿破仑为了获得战略上的利益,竟不惜侵犯皮亚琴察所在的中立国帕尔马公国的主权,绕过了奥军主力。博利厄发现自己上了当,急忙前往皮亚琴察,企图使法军背靠波河而战。然而,拿破仑无意在此危险之地迎战奥军,他率领部队迅速向福米奥推进。5月8日,两军先头部队在福米奥村遭遇,奥军经不住法军的猛冲猛打,被迫向洛迪和米兰方向退却。夜间,博利厄将起主力全部撤到了阿达河左岸,并在各处浅滩和桥头加强了岗哨。
洛迪是阿达河下游右岸的一个小镇。博利厄估计法军可能要从洛迪方向强渡阿达河,便在附近设置了30门炮的炮兵阵地,并企图炸掉这座桥。这回博利厄估计对了,法军正是要从这座桥上通过。5月10日,拿破仑调来大炮轰击对岸奥军。由于法军炮火的封锁,敌人无法向桥头靠近,不得不放弃炸桥的打算。傍晚,一场扣人心弦的争夺战在洛迪桥上打响了。大约6点钟,奥军的炮火刚刚减弱,隐蔽在城墙后面的几千名突击队员突然打开洛迪城门,他们一边高呼“共和国万岁”,一边沿大路冲向桥头。但很快被敌人密集的炮火所击退。尽管拿破仑认为一个司令官在战争期间不应冒人身的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