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1/4 页)
南城墙被攻破以后,曹广弼知道汴梁沦陷之势再没有挽回的余地,率众直入宫中,请赵桓微服,由汴梁的残存兵马拥护突围。
赵桓听曹广弼带兵入宫本已吃了一惊,再听说他要拥自己突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怕他会挟持自己。毕竟在战乱中出城是既危险又无把握,赵桓又不能深信曹广弼,哪里肯去?他周围的几个大臣也持类似的态度,认为便投降了金兵,未必就会被杀,相对来说可比冒险突围安全多了。
曹广弼看出苗头,也不好强请,坦言自己为宗翰、宗望所忌,若留在汴梁必遭报复,眼下将突围而去,渡河袭扰金人后路,皇帝既不肯行,这次便算是来辞别。又请了赵桓的御笔许自己在宋境募义兵、办民团抗金驱胡,赵桓也不信他能干出什么大事,在仓惶恐惧中便许了他。
这时金军已经分兵占领东、南、北三壁,曹广弼不敢停留,出了宫门见门外聚集了不少文武将吏,举手道:“曹广弼奉了御笔,将突围往河北募义兵抗金。有胆的汉子,随我来!”
一时间应者云集,连同原来的五千人马共有万人以上,在曹广弼率领下从金军守备较为薄弱的西南方向夺门而走。汴梁的城市面积极大,宗翰宗望的联军也难以将之重重围困,只能定点布置重兵,而以轻骑袭杀突围之人。这时曹广弼以骑兵开路,金军小队的轻骑便不敢擅近。
负责西面守备的完颜希尹见这么一大帮人逃走,担心宋帝就在其中,领轻兵来追。曹广弼让邓肃领其它军民迂回向东南退去,自己引三千人埋伏断后。完颜希尹来得太急,不小心中了曹广弼的埋伏,弄得丢盔弃甲,他本人也差点被曹广弼活捉。这时宗翰那边已经知道宋帝仍在城中,又不知这拨走了的人是曹广弼所统领,因此传令完颜希尹不要穷追免得中了诱敌的圈套,完颜希尹见了命令知道后援一时不会来到,不敢纠缠领兵退回,曹广弼等人这才得以从容退走。
这拨人马走出数十里后折而向东,在广济河岸早有林翼接应上,在一个村庄落脚,这里有汉部一个仓库,除了兵甲钱粮之外还有牛马若干。曹广弼等人便在这里休整,又召集各军领以及相从逃出的官员商议以后要走的路。( )
第二一九章 突围北上(下)
何去何从的讨论从一开始就分为三派意见。
文官的代表虞琪(他出使汉部才回来)主张去和兵马大元帅赵构会师,邓肃则建议前往登州依附汉部,血性的将领如王彦等则主张赶紧募集义兵入京师赴难。
曹广弼心道:“若往南依附兵马大元帅,我等仍要受其节制,施展不开手脚。若是前往登州,这一万人里只怕有六七千不肯相从。”想起种师道的话来,便道:“东南是偷安之地,这一去要何年何月才能回来抗金?我们现在兵少将微,此时回汴梁去无异于送死。若要一心死难,何必突围出来?如今既然出来,自然要留有用之躯为有用之事!”
王彦问道:“曹先生,那你的意思是?”
曹广弼道:“金人虽攻破了汴梁,但这里是中原腹地,宗翰、宗望势不敢久留,得了便宜后仍必回去。我有意移师北上,会合河北义军截其归路!此事极险,不知你们可敢相从?”
王彦等欣然道:“杀敌报国,岂惮奸险!”
文官或有胆怯的,但这时为众议所激,便不好反对。
邓肃道:“我们如今虽有万人,但泰半是未经训练、不能作战的官民,五千兵马也不能称为精锐。无论是阻击金人也好,驱逐胡马也好,都还要找个地方休养整顿才是。”
曹广弼道:“最好的休整之地,那自然是江南——但我们能去那里苟且么?胡马如此猖狂,我们如今除了龟缩退却,就是逆流勇进!人是磨出来的,精锐是打出来的!若是吃不得苦的人,便请自回江南去。敢留下和我们共患难的,都要做好出生入死的准备!”
王彦郦琼等都道:“不错!”
邓肃道:“但打仗终究要钱粮!没有钱粮,如何养兵募兵?”
林翼道:“钱粮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邓肃问道:“像这个村庄这样的秘密仓库,你是不是还准备了几座?”
林翼笑道:“我确实准备了几个仓库,但都在河北山区。这个不是我准备的,是我问一个叫陈楚的商人借来的。总之钱粮的事情大家不用担心,只要是商路通得了的地方,我就会有办法。”
计议既定,曹广弼便出去召集人众道:“天降奇祸,汴梁失守!我等力量微弱,无法扭转困局,又不愿坐困等死!如今胡马气势汹汹,是好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