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1/4 页)
福寿说:“小人心里有事难过,是借酒浇愁啊。”
徐达笑了,感兴趣地问:“我倒想听听,我们福寿浇的是什么愁啊?”
福寿说:“有人雇我来杀你,我不下手,就陷害我,说要借大将军之手除掉我。我跟大将军这么多年,别人给我金山银山我也不能动心,也不能背主啊。”
徐达沉吟了片刻,问:“想杀我的人只有一个,胡惟庸,对不对?”
福寿吃惊地看着他:“我都告诉大人了,他再陷害我,你可千万别信啊。”
徐达说:“你说了实话,我还会信别人的吗?”
福寿被徐达派到塞外蓝玉那里去谋差了,徐达并不在意胡惟庸的小手段。
这天他有意绕远路过胡惟庸相府前,只见门前车水马龙,来往的轿子不断,大门洞开,门口放了收礼的红毡桌子。
徐达拍拍大轿扶手,叫轿夫停一下。
落轿后,徐达问:“胡丞相家办什么喜事这样贺客盈门?我怎么一点信不知道,去打听一下。”
跟随跑去问了,马上回来说,胡丞相府中出了奇事,一口很深的古井里忽然长出一棵竹笋来,蹿出水面十丈多高,因为称奇,一传十,十传百,文武百官都来观看贺喜。
徐达皱起了眉头。
随从问:“进去看看?”
徐达说:“别扫人家兴,走。”
大轿抬过去了,显然胡惟庸得到了徐达路过的消息,带儿子胡正跑出来,却不见影,忙问门人:“徐大将军呢?”
门人答:“停了一下又走了。”
胡惟庸怅然若失。李存义也来到了他身边,方才他看了一下上贺礼的单子,六部九卿、五都督府、通政使司、钦天监、太医院、行人司、御史台、堂官、司官差不多都到了。胡惟庸说:“我看看单子。”
一看,上面只有寥寥几个人名,就说:“不对吧,怎么才这几个名单?再说,这汤和什么时候来过?”
李存义笑了,谁来了无须记,把谁没来记下来了就全有了。这是没来送礼的人名。
胡惟庸很赞赏他这亲家办事高人一筹。其实,长不长竹笋,是不是祥瑞之气,都无关紧要,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借此看看人心,谁在他这边,谁敢拗着他。
李存义说:“来的人也并不都是真心。”
“那当然。”胡惟庸说,有的是真心,有的是随大流,有的是惹不起,有的是想提个一官半职,这也好,各怀心腹事,各念各的经。只要他们怕胡惟庸,谄媚我,都是好事。
李存义说:“井中出祥瑞的事,皇上会不会忌讳呀?”
《朱元璋》第八十四章(3)
胡惟庸岂会落这个空?他早上贺表了,他说,这是大明王朝社稷之祥瑞呀!只要文武百僚不这么认为就行。
三
朱元璋岂是那么好欺哄的?当徐达上殿来告诉他,胡府门庭若市,京官们争相去看井中竹笋时,朱元璋很淡然地笑笑,他捧着五彩群仙祝寿图案的官窑茶碗,品着茶,说胡惟庸上了贺表了,说井中长笋,是国家祥瑞之兆。井中有笋、有树,这本来是可能的,井壁有土,就能生根。但这样招摇,文武群臣都去观赏、祝贺,还上礼,这就大不一般了,为谁祝贺呀?
一听朱元璋看得如此明彻,徐达放下心来,说起福寿的事,徐达不免在气愤之余也担忧,他既已买通我的门人对我行刺,可见胡惟庸反心毕露。刘基一口咬定是胡惟庸唆使御医害了他,也不是空|穴来风。他提醒陛下对他不能不防了。
朱元璋发现屏风后有动静,故意说:“好,我派人去把麻奉工传来,一问不就知道了吗?”
徐达说:“这最好。”
送徐达出殿时,朱元璋看见小太监二乙装模作样在擦桌子。
二乙的鬼头鬼脑,朱元璋早已有察觉,他密令云奇趁二乙不在时查验过他的箱笼,里面有不少钱,除了偷,就是受贿,想起有几次在殿上说的话都传了出去,朱元璋就疑心到二乙,今天正好试他一试。
二乙再也想不到皇上会对他起疑,还自以为得计,马上溜出宫去,直奔胡惟庸府上。他很特殊,一报宫中二乙的大名,府里上下都不挡他驾。
二乙报告了朱元璋要传讯麻奉工,追查刘基死因的消息。这还得了?万一麻奉工招了实情,胡惟庸就要人头落地了。
胡惟庸问:“皇上真的要找麻御医对质?”
二乙说:“我躲在屏风后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