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第2/4 页)
,仍是向前直冲,便在此时,脚边沙尘飞洒,几声闷响接连传出,面前整整齐齐地定着一排镖枪。卢书自知万难反抗,当下长叹一声,垂手待死。
便在此时,后头的脚步声竟也乍然而止,不再朝自己追来。卢云微起疑惑,赶忙回头去看,只见胡媚儿、高天业、高天成等人神态惊诧,个个停下脚来,面前却都插了一柄镖枪。那萨魔武功远胜众人,却把镖枪接在手上,嘴上兀自挂着一幅凶恶冷笑。
正诧异间,猛听滚滚荒漠上蹄声如雷,呼啸声急速传来,卢云抬眼去看,只见烟尘弥漫中,无数蛮子驾马掩杀,带头将领面目狰狞,好似是异族人士。卢云不知道又是何方神圣,正要闭目受死,忽然一个熟悉之极的大字飞入眼中,卢云大叫一声,满心激荡之中,已然坐倒在地。
黄烟漫漫,千骑快马簇拥着血红的怒字旗,正自飞驰过来。
终于到了……
怒苍山,天下英雄的故乡。
第十五卷 镇国铁卫
第一章 大施主
景泰三十三年九月九日重阳黎明,政变前十日,北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孤独的龙,它隐伏于大地之下。
龙尾西起天山,龙身蜿蜒,一路沿黄河东进,穿过了河南,来到了北方。千万年来,那只龙怒张血盆大口,衔吞一颗明珠。
那明珠有个名字,古称“苦海幽州”,数百年后改称“南京”,又经数百年,改称“大都”,今日的名字依然简洁明快,那是如雷贯耳的两个字:
“北京”。
孽龙横亘中国,时时为恶,威力所及,这条龙不知为中原带来多少浩劫,无论是谁坐在孽龙头上,一个个都成杀人妖魔。自三镇节度使攻入大唐长安之后起算,直到异族南下,长安、开封、临安、金陵,一个又一个繁盛王朝给孽龙摧毁扬弃,不复再矣。
无论圣贤愚劣,只要坐上龙背,便成丧心病狂之徒,每每为恶人间,为了消弭这个可怖传说,本朝开国太祖收复半壁江山时,便已决意毁弃北京。他先立安徽凤阳为中都,后于南唐首都江宁扩建宫室,号称“龙蟠虎踞城”,为灭北方王气,攻入大都后,更下令拆毁故宫,凡王室格局建筑,概不允存。除此之外,尚内缩北城五里,使其腹地紧促,不利发展。
虽说如此,太祖心中依然存忧,北京紧临蛮夷,万一这帮贼孽又打破居庸关,再次骑上龙背,大好江山势必毁于一旦,他仔细盘算,便以最为骁勇善战的燕王镇守北京,想以燕王的英才,加上六十万雄军的兵威,一能镇压孽龙,二能防备番邦,使皇孙正统永传万代。
好容易太祖苦心布局,结果传说中的孽龙不曾现身,凶狠的蛮夷也没侵州犯界,真的造乱的,反而是燕王自己。军权不均,北强南弱,燕王率领北方军马,南下“龙蟠虎踞城”,叔侄相残,天下战火爆发,太祖之孙飘摇迁徙,从此下落不明。
燕王靠着孽龙起家,顺利平定天下,便想学着太祖模样,将都城牵至南方,可想起孽龙传说,却也不免忧虑起来。这北京形势异常森严,乃是蛮夷南下的第一线,也是中国君王北伐的第一站,不能无人镇守。可谁来看守呢?若要把军权交出,让自家人坐在龙背上,那七国之乱、八王之祸、靖难之役便在眼前。可要把军权交给外姓之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又是历历在目。该怎么办呢?索性一个心狠,把北疆防卫撤除好了,可一旦蛮族打破居庸关,轻易骑上龙背,想那靖康耻犹未雪,南宋大臣背负小皇帝跳海之恨又要重演。燕王越想越烦,日夜悬心,便找来国师研议,占卜之后,终于得知了天意,也让历代帝王明白了一件事。
北京乃王气所在,绝无可能以人力消弭。而那条怒龙不是什么孽龙,而是真正的中国之主,天子唯有亲自骑在孽龙背上,江山才能久长。
终于,本朝定都北京,由天子手掌六十万大军,正面对向北方蛮夷,国都定于防卫第一线,国在天子在,反之,国亡天子亡。这才是堂堂国君的气势。只是燕王想起孽龙传说,仍不免心惊胆战,就怕龙脉翻腾,将他震下地来,为求镇压孽龙,他召集了天下才智之士,以刘国师的灵感为图样,仿八臂哪吒的外貌,依“三头六臂二足”之形,造设宫城十一门,以来踩住龙背。另以金水河为缰绳,勒住永定河的龙嘴,最后再以石板遮盖,掩住龙眼,孽龙从此目盲,再也不能观看人间悲喜。
“八臂哪吒”稳坐龙背,驾驭瞎眼怒龙,皇帝便也安心即位。从此开坛兴木,堆秀山、千秋亭,西苑北海、金鳌玉蝀,北京再次定为帝王之都,监管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