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世。所以伊拉克略一世就想到策反欧诺古尔人在阿尔瓦人的内部分化他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630年,奥尔加诺去世,科夫拉特成为新的汗王。科夫拉特一当上汗王,就开始积极准备脱离阿瓦尔人,以求得再次独立。他处心积虑,经过了周密安排,利用阿瓦尔人衰微的机会,在635年联合匈人余部以及斯拉夫人发动了反阿瓦尔人的起义,一举成功。从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保加利亚人国家——老大保加利亚。国土东达库班河,西接第聂伯河,北抵顿涅茨河,南达亚速海和黑海,都城在塔曼半岛的法纳戈里亚(今捷姆留克附近)。自这以后,两国一直处于友好融洽的关系,在科拉夫特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没再发生大规模的侵袭。
在奥尔加诺和科夫拉特统治时期,顾及是受到拜占庭的影响,保加利亚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据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显示,此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脱离了游牧生活,开始定居制造房屋。虽然房屋还是用刚刚砍下的原木垒成,但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锯,这是游牧时代根本不可能有的东西。在房屋群落中我们还看到了养殖家畜的栏笼,可以知道他们的生活开始富裕,有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另外在他们居住地不远,还发现了大片的农田,可以证实此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过渡到农耕社会。据推测,此时的保加利亚人使用斯拉夫人奴隶耕种土地,土地上主要种植粟和小麦,会自己制作面包和麦茶。但他们手工业和贸易很不发达,仍旧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最多是牲畜作为中介。虽然农业有了发展,可是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却没有大的改变,还是以家长作为部落议事会的主要成员,整个部落的重大决定都出自他们的讨论结果。武器也很原始,还是是用马刀、长绳、吹箭、毒矢、手斧等,而且不穿盔甲。由此看来,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
第十三章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
642年,科夫拉特汗去世,长子巴特巴颜(Batbayan,642…690)即位,保加利亚各部落再次陷入混乱。拜占庭也由于阿瓦尔人对自己侵略减弱而与保加利亚不再友好。数年后,拜占庭帝国的边界再次拓展到黑海北岸的车绳。因为这里的苦寒以及物质的缺乏,使拜占庭人把这里作为他们的罪犯流放地。公元654年,曾经有一个罗马主教因为谴责“基督一志论”而被拜占庭皇帝流放到这里,他就是马丁一世(St Martin I,?…655)。他在这里记载了一些很重要的事件,让我们知道此时保加利亚的一些情况。6世纪中叶,哈扎尔人进入保加利亚人统治地区,利用各部落的混乱,逐步控制了保加利亚人所在地区,并不断向巴尔干半岛纵深战斗,造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又一次危机。据现存史料可知,哈扎尔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他们出现在6世纪,从属于中亚地区的突厥人国家。据称他们与阿瓦尔人西迁的原因一样,是由于突厥人的残酷压榨,而不得不西迁,寻找自己的乐土。在西迁过程中,这些人逐渐壮大力量,实力突飞猛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原始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吸收了大量的其它民族的居民加入,如:高加索人、斯拉夫人、*人、犹太人,甚至还有芬兰乌戈尔人,在多种文化的熏陶下,哈扎尔人建立了国家,都城设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伊提尔城,甚至还建立了一个避暑的夏宫,叫谢缅杰尔,坐落在里海边上。
但是同时的保加利亚人则开始了最后一次迁徙。在哈扎尔人到来之后,巴特巴颜认为只有臣服了这些新来的强悍民族,才能保持保加利亚人的独立,而他的弟弟们则不这样认为,他们凭借着保加利亚人的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要求迁徙到更好的地方。为此两方发生了争端,保加利亚各部落迅速分裂,离开了这块活跃了200年的水草肥美的宝地。科夫拉特的几个儿子带领着各自的部族,四处迁徙,从此保加利亚人天各一方,各自发展出强大的国家:长子巴特巴颜带领的部落,一直留在亚速海及其邻近区域,渐渐同化于哈扎尔人;次子科特拉格(Kotrag)率众北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伏尔加卡姆保加利亚,都城布加尔,1236年,被蒙古的拔都灭亡了;四子埃姆纳特祖尔(Emnetzur)西迁到了多瑙河附近,后来被阿瓦尔人并吞;幼子巴尔克则率众西迁,一直到达了意大利伦巴德人(Lambards)的国家,与意大利诸民族融合;三子就是我们的主角,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者——阿斯巴鲁赫汗(也叫伊斯比里赫,Asparuch;642…701)领导的保加利亚部落,他们西迁到了多瑙河的北面。在这里他们联合了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军事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