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这种熏染,我们在成年时期也不能过得快活。常常只有在摆脱这种影响之后,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可能得到的报偿。
假如你坐在那里苦思苦想自己错过了什么良机和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你就是在反复重播你那些消极的“情感磁带”。这样,你就全无休止地感到烦恼和不幸。
同情绪消极的人相处,是有可能受到感染的。情绪消极的人不仅自寻烦恼,还常常使他周围的人“扫兴”。情绪积极的人会“鼓你的劲”,因为他们的情绪也是有感染力的。你同情绪积极的人相处的时候,你会觉得精神比较好,而且比较有乐趣。“可怜太太”和“热情先生”
我在英国的时候,曾经为一对夫妇提供过咨询,我把他们俩人称做“可怜太太”和“热情先生”。在给他们作心理治疗期间,我对他们俩人在观点上截然相反有很深的印象。即便是他们俩人一起遇到的事情,两个人的看法也大不相同,很难相信他们谈的是同一件事。
譬如说,他们去参加了一个晚宴,两个人形容起这一晚上的情况,评价和感觉都显然不同。
“可怜太太”会详详细细把他们参加的那次“槽透了”的晚宴讲上一番,抱怨吃的不好,客人们没意思,主人冷落了她,一晚上很无聊。一听就知道,她当时特别难受。
她的丈夫“热情先生”会在自己一个人来找我的时候,也把那次晚宴的情况对我绘声绘色地讲上一番。他兴高采烈,连说带比划,讲的情况同他太太形容的完全相反。
“我当时开心得要命,”他喜形于色地对找说,“那次晚宴好极啦,痛快极啦!那么多客人都很有趣,菜非常出色,主人也周到极了!”
他们讲的可能是同一次晚宴吗?显然,这对夫妇在基本态度上的倾向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问一个社交场合的感觉才出现了戏剧性的分歧。他们一个人把精力集中在挑毛病、发牢骚和吹毛求疵上,于是看到的都是毛病;另一个打定主意去开心,于是过得很高兴。他们俩人参加的晚宴的确不是一回事,而且各在自己的天地里生活。
你喜欢同哪一个人相处,是“热情先生”还是“可怜太太”呢?你觉得自己如何呢?你常常觉得倒霉和恼火,还是能够抓住生活当中可能得到的机会去欢乐和发展自己呢?
总是不断地表白消极的想法,就要使人疏远。我接待过一个患者,她的问题就是这种有害的习惯,使她发愁的是没人同她订第二次约会。“他们都不同我订第二次约会”
埃米找我诊疗的时候是30岁。她“很想结婚”。由于岁数越来越大,却“还没有意中人”,所以很担心。
埃米在工作当中不断遇到一些新结识的男人,他们约她出去玩。问题是,没有一个人约她第二次。
我请埃米详详细细讲一讲她最近一次约会的过程。她把详细情况一讲,我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没有人再约她玩——从埃米的男朋友按她家的门铃开始,她就喋喋不休地说那些消极的看法,对周围的一切挑剔个没完,一直到男朋友开车送她回到家里才住口。
她一打开房门就这样说:“嗨,你可不该穿这件运动衫。咱们要去的地方是个比较正式的场合。但愿不是你一个人没打领带!”接着,她—边跟男朋友往汽车走一边命令地说:“你可别忘了把车窗玻璃都摇上来。要是风吹了我,我的头发可就难看得要命啦!”
等她的男朋友把车门一打开,她又喊了起来:“唉呀,我的新衣服非搞脏了不可,座位上怎么这样脏得一塌胡涂呀!为什么不抽点功夫弄干净点呀?”
最后,我打断她的话说:“埃米,假如是我,我也不会再约你第二次出去玩了。谁愿意听你那些扫兴的话?车还没有开起来,你就成了一个挑三拣囚的老太婆,用你那些揭人短处的话让人家寒了心。一晚上老听你挑毛病,可不是什么乐趣呀。”
我跟埃米商量,在她迎接男朋友的时候可以说那些比较积极一些的话——“你穿这件衣服真漂亮,”“这个颜色配你太合适了,”或者“你收拾得这么干净,我真喜欢”等等。
我还鼓励埃米跟男朋友在汽车开着的时候讲一些讨入喜欢而又老老实实的话(譬如:讲这辆车怎么不错,今天晚上怎么安排,她觉得多么高兴,等等。)
假如你现在说“这种话我听着太做作了,太显得巴结了”一我是能够理解你的。不过。我一点也不担心埃米会觉得过分。她需要的是矫枉过正,结果就会正好恰如其分。
埃米还有一个问题,跟她那种消极的表现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