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交代完了,德禄觉得一身轻松,呵腰请姑娘移步。松格和她主子交换了下眼色,松格的眼神明明白白,“主子,您是故意使坏吧?”
嘤鸣满脸无辜,表示这回真没有。可能手有它自己的主意,稍稍用了点力,没想到万岁爷这么不禁勒。当时没发作,她走后肯定在心里咒骂了她十八代祖宗,那也没关系,反正宇文家历代帝王她也问候过,谁也不吃亏。
皇帝今儿在太和殿升座,钦点出殡随行的官员。太和殿和前头午门只隔一个广场,在这黎明将至的清晨,忽然破空的一声呼啸,“啪”地响起,然后又是接连两声。松格不明白,探身问:“放炮了?”
嘤鸣说那是静鞭,一种手柄雕着龙头,鞭身足有十丈长的羊肠鞭,专在朝会时作静场之用。算算时候,再过一会儿,皇帝就该出宫了。
午门外车驾排起了长龙,除了御前的人,当然还有后宫的主儿们。皇帝在大婚后选过一次秀,那回据说晋了四位妃,六位嫔,四位贵人。嘤鸣看过去,有位分的还是很好辨认的,她们由身边的宫女搀扶着,静默地站在马车前,一脸肃穆,就像当年入宫参选时的模样。
皇帝出来了,满朝文武井然随侍,嘤鸣眼里人嫌狗不待见的主儿,在君临天下时却很有帝王做派。可见权力这种东西是最好的妆点,有了权势,哪怕再讨厌的性情,看上去也人模狗样。
等候的众人齐整行礼,皇帝从御路上昂首走过。为显大行皇后殡天的庄重,没有从后边神武门直上景山,而是率众从午门出发,沿筒子河向北,再入殡宫。
嘤鸣跟随大队人马茫然向前走着,那种浮萍般漂泊无依的感觉把人罩住了,她觉得自己像个提线傀儡,什么都不由她操控。
大出殡和小出殡不一样,小出殡是从宫中移到观德殿暂安,大出殡是从观德殿移入宜陵地宫,因此这次的仪仗更庞大,礼仪更繁琐。
人员众多,后宫的女眷们无法入殡宫,只在御道两旁恭迎。祁人有老例儿,出殡时要在宫门外预先准备狗和海青。猎狗吠起来,那些身穿红绣团花,头戴黄翎毡帽的銮仪卫垂袖在外磕头,复进入殡宫内,八十人抬的大杠从殿内起灵,将大行皇后的梓宫运了出来。
皇后的卤簿为先导,后面跟随丹旐、白幡三十二道。高高竖起的旗子在风里扑簌簌颤动,梓宫经过时众人跪下叩首,嘤鸣将额头狠狠抵在粗砺的砖面上,心里只觉悲凉。她最好的朋友再也回不来了,她被装在那口巨大的棺材里,运向了她从未去过的荒寒之地。
大出殡行经的御路是新铺的,宽而平坦的黄土道直通巩华城。梓宫到达时又是一轮跪迎跪送,灵驾起行后,皇帝从另一条路出发,太皇太后则率众多后宫女眷们瞻望目送,等灵驾走远后,随灵驾而行。
送殡的队伍行进起来非常缓慢,一路上须搭五道芦殿,过五个日夜才能抵达北沙河。皇帝的法驾呢,虽也架子十足,但相对要快上许多。据德禄说九十多里地,驻跸两晚,第三天差不多就能抵达了。嘤鸣和松格乘一辆马车,整天都在赶路,只有到了饭点儿吃干粮的时候才稍停一会儿,摇得腰杆子差点散架。扒窗户看,看太阳渐渐西沉了,旷野笼罩在一片金芒里。松格把她带出宫的小炖锅掏了出来,打算幔城一起围,就刨坑做饭。
祁人女孩儿虽不限制出门,但出如此的远门还是头一回。远处开始砸木桩、布置行在①,嘤鸣不需要那样仔细,她和松格在马车里过夜就行。
外头天地果真宽广,就算黄幔圈起来的围城挡住了视野,心境也觉得开阔。嘤鸣下车站了一阵儿,痛快地吸了口气,松格忙着架锅做饭,但捡来的柴禾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点起来,她废了好大的周章,熏黑了脸也没能成功。
最后她不行了,说:“主子,火折子都烧秃了,这柴是潮的。”
御前的带刀侍卫在幔城里巡视,来来往往都不由侧目。
嘤鸣有点尴尬,“你没在野地里做过饭?”
松格说:“奴才是家生子儿,长到这么大没吃过苦。”说得理直气壮。
这就崴泥了,一个是小姐,一个是娇奴,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这趟出城八成要饿死了。
随行的人多,自然有专门预备膳食的。幔城四角有炊烟升起来,坐以待毙不是方儿,她们便上厨司和人打交道,在得知她们是御前伺候的人时,厨司的人爽快地送了她们两捆干柴。
这下子好了,能生火了,两个人蹲在一角开始忙活。随扈造饭是有定例的,内务府指定四处,结果第五道青烟升空时,议完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