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洛杉矶,再转机到华盛顿,我都很平静。而此时此刻,我是怎么了?就这么不争气地流泪了?不过,很快我又抬起了头,望着还在天空中斜挂着的月亮,对自己说,在美国的生活终于开始了。
在美国的第一个中午,我随着中国同学来到食堂吃饭,旁边一个陌生的外国同学向我招手,并打着手势,嘴里还说着什么。我傻眼了,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再环顾四周,几乎所有同学都在打着手语,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时,我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和学校里的同学交流。说英语吧,我书面语不错,但口语比较薄弱,更别提看口型了;打手语吧,我上的是普通学校,完全不懂手语。即使我会中国手语也没什么用,因为世界各国的手语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不管老师同学是说英语还是打手语,我都看不明白。这下子,自己好像不仅是聋人,而且是盲人了。
我面临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语言和新的文化,我没有任何的优势。为了能尽快和别人顺利交流,为了尽快适应加劳德特大学的新环境,我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学会美国手语。那里的中国同学告诉我一个学习手语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和别人交流,这样会学得又快又好,远比上手语课的效率要高得多。
也许是心态比较积极乐观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往好的方面想。所以,很快我就有了一些新朋友。每次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都努力地打着笨拙的手语,他们很有耐心,特意为我放慢打手语的速度,好让我跟上他们的语速。我在交流中向他们学到了很多新单词。
我还上了一门语言文化讨论课(Culture and Language Colloquium),这是秋季开学之前,加劳德特大学专门给新入学的研究生上的一种特殊的夏季课程,目的是让研究生了解美国聋人文化,学习美国手语,以便尽快适应加劳德特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的“聋人王国”。
教我手语的老师是个美国聋人。有一堂课,老师要教我们一些关于零食的手语单词。然而,作为外国学生,很多美国零食我都没吃过,也没听说过。我就打着手语问老师:“这个零食是什么啊?”可老师解释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于是,她就带着全班同学走出教室,来到不远处的一个自动售卖机前,特意买了那种零食给我看。我打开一尝,原来是一种带有奶酪味的小饼干,我吃得美滋滋的,同时也学会了这种零食的手语打法。只是吃零食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一束束诧异而羡慕的目光,让我非常不好意思,我对老师打手语说:“这个要85美分吧?我下课还给你吧。”老师马上说:“这是上课时间,我之所以买零食给你,是为了教你这个单词。你就不用还钱了。”
文化讨论课上,老师还会提到美国听人(即健听人)父母对聋孩子的教育问题。当时,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期间还讨论过:是教聋孩子英语口语呢,还是教他们美国手语呢?如果教他们口语的话,虽然可以帮助孩子和父母更好地沟通,也可以与大部分听人更方便地交流,但不利之处就是会让聋孩子因为听力的劣势,而在听人群体中显得比较孤单。如果教他们手语的话,聋孩子就可以融入聋人群体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也就不会孤单了,但是这样的话,聋孩子和父母还有其他听人的沟通就会比较困难,也就很难融入家庭之中。这使我联想起自己的经历,也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中国听人父母,面对着自己的聋孩子,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
除了听,什么都可以做到(2)
然而,在讨论的过程中,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满肚子的话却因为笨拙的手语而卡住了。要是在国内,我肯定能用中文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此时此刻,思维和语言的速度却配合不上,这种感觉好难受啊!好半天我才能用简单的手语,勉强表达出一点点自己的想法。但老师同学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在语言文化讨论课期间,我们新来的研究生们,还在学校的安排下看了一部很特殊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加劳德特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来,在聋人学生们的呼吁下,终于推举出一位聋人校长——金·乔丹。当他被选为校长的时候,全校聋人为之欢欣鼓舞,觉得聋人终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了!看着这部电影,我心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为我从未想到聋人完全可以不需要听人的帮助,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金·乔丹校长在当选期间,还说了一句话:“聋人除了听,什么都可以做到。(Deaf people can do 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