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事故责任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反*工作,才是安全事故的治本之策。
上海倒楼事件不需要也不应该被无限放大,对相关人等也不应该特别额外地关注,揪住不放。当然,如果这么做就能够减少各类安全事故,那就尽管去做,问题是,这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这起事故这样了,别的事故怎么办?更多的事故怎么办?请那些为上海倒楼事件做着耸人听闻标题文章的人头脑冷静些吧,你们应该针对如何全面减少安全事故,拿出意见来给大家看。
如果我们的治理思维和模式永远停留在“亡羊补牢”和“事后诸葛亮”的低级阶段,而仍然不能决心建立起事先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的系统管理措施,那么,即使有比上海倒楼更为离奇的事情发生,我们也不会感到有丝毫的意外。
海南楼市狂热会否演变为第三次危机
建国后,海南岛几乎承载了整个中国对橡胶需求的生产任务,这导致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国时的80%多下降到改革开放前的50%左右,这可称作海南岛的第一次危机。
第二次危机毫无疑问是发生于1993年的房地产泡沫。那时,占全国人口6%的海南岛积压商品房却占到了全国的10%。海南的平均房价从1988年的1350元/平方米猛增至1992年的5000元/平方米,增长幅度高达257%,而1993年则达至惊人的7500元/平方米,1993年下半年泡沫开始破裂,房价呈现回落趋势。
在海南房地产最为狂热的时候,海南7 000多家公司中,至少有5 000家企业参与过房地产交易,它们大都通过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手段批到土地,然后拿地皮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拿到贷款之后再将地皮炒出去。在这些炒家的哄抬之下,地价、房价短期内暴涨。投机需求造成的地价暴涨,又造成更大的土地投机,最终形成地产泡沫。因此,土地投机是海南房地产泡沫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在这5 000家企业中大约只有几百家因为某些原因实现了胜利大逃亡。
1995年,当这股挟带着巨大泡沫的经济狂潮尘埃落定时,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 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 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随处可见的“烂尾楼”*裸地在向世人诉说着10年前的狂躁,展示着房地产泡沫破灭过后的“伤疤”。尤其是那么多“烂尾楼”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外来投资者的信心。而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费、营业税、契税这“四大财源”几乎全部消失,海南经济跌入低谷。泡沫破灭后,海南经济陷入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低迷。
在这一轮房地产泡沫中,最大的赢家是从金融机构贷款的个体商人,最大的输家是拥有所谓房地产抵押物的金融机构。
现在,海南岛似乎又在上演和1993年时相似的一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获批,像一支强心针打入海岛,使得海南的房价一夜飙升。不仅海口、三亚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位递增,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海南房地产业也全面兴起。三亚的豪华公寓的售价逼近了北京和上海同类地产的价格,海南楼市在短短3个月时间中走完了国内其他省市3~5年才能走完的过程。
而这一切发生在国家大力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时刻,海南房价这样明目张胆地上涨,更让人担心不已,因为20世纪90年代的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景象依然历历在目。
虽然这次房价上涨原因不同于上次,有“国际旅游岛”做“后台”。但无论受何种刺激,房价都不能背离其价值过多,在海南房价原本居高不下的基础上,动辄以每平方米千元的幅度上涨,并且有越涨越高之势,会不会预示着新一轮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答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妥善处理周密计划,不采取断然措施有效控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目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很可能成为海南历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盘古大观,最牛“违章建筑”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市规划委公布了13家企业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行为,其中,位于水立方西侧的盘古大观赫然在列,因其未经许可擅自在楼顶加建12组四合院建筑,共增加违法建筑面积11297�62平方米。这个号称租金为一天一百万的“空中四合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12套“空中”四合院,被戏称为北京最牛“违章建筑”。同期曝光的13家公司,或改建,或扩建,或增高,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