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地域上划分的话,却是覆盖了地球上所有的纬度和经度范围里的精英。美国人当然是占据了大多数,其他的欧洲人、亚洲人、澳洲人、除了南极洲没有同学外,其他地方的都有。这些人带来了各自的风俗习惯,说话的地方口音,甚至是服装文化,让杨澜大开眼界。
在杨澜的班里有个说西班牙语的同学,叫胡里奥,这个人特别喜欢跳舞,任何一个舞会,只要有他的出现,就经常的会一跳一个晚上。这是个听到音乐就会扭动身体的小伙子,虽然英语不是很流利。
杨澜觉得胡里奥特别有意思,有时候说话着急了,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母语说出来。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在英语的对话里突然出现听不明白的时候,那就是“小胡”着急的时候。每次杨澜见到“小胡”一着急就蹦出来西班牙语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想起,“母语”这个词汇,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这一生都无法忘记的语言。杨澜觉得文化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就像血缘一样,你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都无法改变。那是生命里的一个印记,是文化里的一种沉淀。
中国的文化让杨澜在纽约的学校里一直保持着低调,好人缘让杨澜在同学中很受欢迎,于是杨澜的好说话就成了大家对杨澜尊重的一种方式,但杨澜内在的张扬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也会爆发出来,让大家知道,修养有时候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同样充满着迷人的智慧和震撼他人的魅力。
纽约是个有钱人和有才华的人聚集的地方,在杨澜的班上就有很多来自有钱家庭的子弟,这些人缺少中国式的礼教约束,个性的张扬让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杨澜平时对于这些同学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就对谁有什么看法,但有时候杨澜在替别人伸张正义的时候,也会让大家感到吃惊。因为他们不会想到杨澜这样美丽温顺的女人也会发火。
杨澜有个同学杰斯立说话就很霸道,艺术的个性与气质让杰斯立在跟大家合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小插曲或不愉快。这些插曲并不影响同学们之间的情感和友谊,但有时候却是这样的小插曲让大家见识了杨澜的性情。
有一次拍摄一个电影作业,杰斯立的分工是导演。工作的时候,他总有一股“得听我的”的气势。杨澜的中国特性让她觉得不需要争执什么,虽然杰斯立说话霸道,可是人并没有什么恶意,更何况大家又是同学,又都是为一个电影作业合作的,就处处忍让着,为的是可以出最好的作品。可能就是这些没有说出来的想法,让杰斯立开始说话肆无忌惮并有点盛气凌人了,这些大家就开始“反抗”了。
讨论分镜头剧本时,杰斯立表现得很武断,也很自以为是,别人的意见自己不听,还经常的打断别人的意见,同组的一个女孩子玛丽亚首先忍不住了,她反驳着说:“杰斯,我们大家是在讨论,不是给你一个人打工。”
杰斯立也毫不示弱,有点蛮横地对玛丽亚吼叫着:“你懂什么?我的意见是最好的!”并转过头来问杨澜:“不是吗,杨?”可能他觉得在这些人中间,只有杨澜好说话吧。
东方的典雅在杨澜身上再次展现出迷人的魅力。杨澜微微一笑说:“对不起,意见到底好不好,不在于有没有人赞成,关键是看对片子有没有帮助。毕竟镜头是为主题服务的。如果不能为主题服务,我觉得是画蛇添足!另外,我觉得你应该注意绅士风度,你刚才对玛丽亚说话的方式和声音与您的身份有点不太协调。”
杨澜的不卑不亢让杰斯立感觉到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他没有想到杨澜会这样来对待自己,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觉得很难堪,唯一的同盟者或者说是支持者竟然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睿智心态,并给自己了一个闷棍,他受不了了。
“什么?你什么意思?”杰斯开始烦躁起来。他没有想到平时温柔谦和的杨澜竟然说出了问题的关键,并谴责了他的失礼。
他不耐烦地说:“你懂什么?你大概只看过好莱坞的情节片吧。你看过欧洲的抽象电影吗?”对这句话,杨澜显示出了一个成熟电视人的大度和中国气质所带来的内在的涵养,她说:“你会明白的,因为你的想法不能为电影服务,当你的所作所为不能为艺术锦上添花的时候,你就是在浪费胶片,就是在走弯路。对于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我不在意,我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修养和人格魅力上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这样的对一个女士说话吧?”
一直没说话的另一个同学海娜也冷冷地加上一句:“你以为就你懂抽象?我们不需要接受你的抽象电影教育。”
晚上,杨澜接到了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