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我国,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6周岁是法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已满16周岁的人,不论其何种犯罪,法律均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这个年龄的人犯法律规定的罪才负刑事责任。故意杀人罪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故此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较一般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低2岁,即14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4)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杀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所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比如为了杀死他人,用刀捅被害人心脏,割下被害人头颅,致其死亡。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比如,在殴打中,用刀捅被害人腹部致其死亡,行为人明知可能会发生致人死亡的后果,却对这种后果持放任态度,置他人死活于不顾。至于杀人动机如何,如报复泄恨、图财害命、婚外恋导致婚变,等等。不同的杀人动机不影响杀人罪的构成。
故意杀人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中的严重犯罪,因而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可见,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的规定是由重到轻的排列,体现了对这种犯罪原则上应依法从重惩处。
案例警示:
(1)宽以待人,有容人之心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智慧。蠢人不会宽容。对于那些误会自己、错怪自己、怨恨自己的人,聪明人并不过于计较、耿耿于怀。有智慧的人能坦然面对一切,他们用真诚和善意,宽容身边的人;用沟通和理解,消除与他人的隔阂。
(2)避其锋芒,有让人之心
与人相处不可气势太盛。在对立之中、相持之下,聪明人常选择避其锋芒、让人得势。这样既显得有礼有节,又不失其文雅风范。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学会让步更容易掌握主动,也能更轻松自如地与人相处和交往。因为适当让步不伤他人自尊,能给他人留面子,使人有台阶下。与人相处犹如手持带刺的玫瑰,你无需将刺根除,只需学会不刺伤自己和他人,即可嗅到花的芬芳,欣赏花的美色。
(3)多思己过,常怀反省之心
在生活中,许多人懂得常思己过,反省自身。他们有了问题,出了矛盾,通常不是责怪他人的不好或不是,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在生活中,人们应在修身正心上多下工夫,每天多一点时间去擦洗自己的心灵,培养自己长久的人格魅力,不断清扫内心潜滋暗生的怨恨和恶念,反思自己的过错,纠正自己的陋习,尽可能地使自己完美无缺。
(4)学会忘记,不要藏恨于心
被误解、被伤害,会难过、会悲伤,但请不要把憎恨、仇视藏在心底,应学会忘记。因为怨恨越多,负担越重,牵涉精力越多。每一次想起,都会烦恼不已。不忘掉,不清除聚积于心的怨恨,怨恨会疯狂增长,恶性膨胀。当你无法自控时,你势必会将仇恨的恶魔放出,不仅害了他人,也毁了自己。生活中的不幸之门,往往是由自己亲手打开的。
(5)关爱生命,有向善之心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母,在其90年的人生中,聆听过一万多人次的临终忏悔。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只可惜的是,人生这趟列车只是单程车,从来就没有返程票。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错误是根本不能犯的,因为一旦犯了就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些错误正如泼出的水一样,覆水难收。生命只有一次,人们怎能不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人应常怀向善之心,控制恶念。
交友处世 集资诈骗生于贪婪人生平安源于知足
24岁的雨存是个刚工作不久的小伙子,在一次同学的喜宴上,遇到一位曾中福彩大奖的客人。雨存深受触动,想到摸彩也可以一夜暴富,便决定尝试一下。此后,他便开始了买彩票的经历。起初,只买十注、八注,偶尔也中个5元、10元的小奖。为了广种薄收,他开始借钱买彩票。今日借张三3000元,明日借李四5000元。不到两个月,他已欠下两万余元。于是雨存放风说:自己有亲戚做大生意,急需资金,谁要借他一万元,每月至少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